张勇
龙舟
五月,汨罗江依旧流淌一种期待,流淌一种思想,流淌一种千年的疼痛。
江南的水域驮起汨罗江的涛声,五月,那么多的龙舟击鼓追赶,追赶汨罗江边的哀叹,追赶诗人江边沉重的脚步,追赶那个长短句编织的梦。
龙舟的鼓声一次次敲打着记忆,一次次呼唤着奋进,一次次跌宕起五月。就这样,在江南那么多的水域,龙舟一次次穿越了岁月,一次次追逐着汨罗江千年的荡漾,一次次划过岁月涌动的波浪。
舟桨拨击着力量,舟鼓敲打着激越,舟橹摇摆着方向。龙舟,在岁月的江河里始终端正着一个方向,这个方向顺着诗人最后的仰望,这个方向顺着汨罗江的流淌。龙舟,在岁月的江河追赶着,追赶着一种思想,追赶着一种期待,追赶着千年的怀念。
小小的龙舟满载着呐喊,满载着鼓声,满载着力量,以别样的速度驶向前方。小小的龙舟,载着五月,载着记忆,载着诗句,驶向前方。
小小的龙舟,也载着两千多年前那个五月的悲痛,也载着五月一次次沉淀的沉重,也载着一个民族千年浓缩的赤心真诚。
龙舟穿越记忆,龙舟穿越岁月,龙舟穿越汨罗江的波涛,穿越梦幻。
五月,龙舟鼓声敲响;五月,龙舟呐喊声响亮;五月,龙舟桨橹迫切;五月,龙舟赤心又一次跌宕。
艾蒿
五月的艾蒿格外旺盛,五月的艾蒿疯长着,五月的艾蒿遥望着,五月的艾蒿回忆着。
两千多年前,五月的艾蒿就和诗人一起站立在汨罗江畔,就和诗人一起仰望苍天,就和诗人一起期盼。可是,所有的梦都成了灰色,只有艾蒿,依然坚守着绿色,涂染着五月色泽,不断地拔节。
诗人徘徊的脚印最后在江岸层层叠起,然后纵身一跃,汨罗江荡起千年悲痛悲叹。艾蒿永远不会相信,所以,守望千年,将自己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挺直端正,一如诗人耸立的生命。
五月的艾草望眼欲穿,五月的艾草从汨罗江开始蔓延,蔓延那个悲壮的故事,蔓延那个永远的日子,蔓延那片翻卷的波涛。大江南北,艾草在五月踮起了脚尖眺望,眺望一个坚强不屈的身影。其实,那个闪烁的灵魂就是一株株艾草,挺立在五月的时光,让曾经的故事和心愿散发一种淡淡的清香,一如五月缕缕芬芳。
五月的艾蒿被插上高高的门楣,五月的艾蒿就这样悄悄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如《离骚》被酝酿成米糕,成端午节家家户户的甘甜和祝愿。
五月的艾蒿散发着淡淡的艾香,这股清香,从《离骚》中飘来,从那条汨罗江飘来,从古老的传说中飘来。飘进了大江南北,飘进了城市乡村,融进了醇香的民俗,飘进永远的记忆。这种清香永远荡漾着一个故事;荡漾着一个祈盼;荡漾着一个向往。
香囊和米粽
五月的香囊,在老奶奶的针尖绽放笑容,在老奶奶的手指间跳跃出各种祈福。
香囊绚丽的色彩点缀着虔诚,香囊的七色线悬挂着期盼,香囊的清香飘散着祝愿。
小小的香囊,紧紧包裹着两千年的传说,包裹着汨罗江的涛声,包裹着那么多长短句,包裹着历史的心跳。
小小的香囊挂在孩童的脖颈,挂在五月的枝梢,让期盼在孩童的胸前摇荡,让一个真谛在情感中飘香。
五月的米粽同样包裹着心愿。一年又一年,一朝又一朝,汨罗江的波涛翻腾过多少期盼,江河流淌过多少恩恩怨怨,血管激荡过多少伤痛和愤懑。
五月的米粽,层层包裹着怎么样的甘甜。
五月初五这天终于在日历上被涂染成红色,看去那么像《离骚》的主题。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