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是一年端午到

刘鹏飞

2017-05-27 09:24: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我的老家,自古就有端午节插艾蒿、挂菖蒲、饮雄黄酒的习惯,也许是因为雄黄有毒的原因,现在饮雄黄酒的习俗已不多见了,但插艾蒿、挂菖蒲的习俗依然十分盛行。

    到了城里,才知道艾蒿、菖蒲还需要买,在我家后院的一大片空地上,端午节前后,艾蒿能长一人多高,母亲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割下一大捆,给左邻右舍送去,根本不要花钱买的。菖蒲也不用说,我家西边就是一条河,河里长满菖蒲,一到夏天,孩子们就在岸边提蒲棒,嫩的吃,老的拿着玩,薅几根菖蒲,根本不在话下。

    我家的大门、堂屋门上,逢端午节这几天,母亲都要插上艾蒿挂上菖蒲,说是辟邪的。长大后书看得多了,才知道所谓的辟邪,只不过是乡下人的一种迷信,可剥去这层迷信色彩,它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为端午节一过,盛夏就要来临,蚊蝇孳生、疾病流行,所以此时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十分重要,而艾蒿和菖蒲等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对驱除秽气、净化空气非常有益。

    我国早在《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艾蒿逐冷,除湿,老人丹田气弱、胸腹怕冷者,以熟艾入布其腹脐,妙不可言”的记载。现代临床实践证明,艾蒿治疗风湿病,依然十分有效。艾蒿中的水芹烯和侧柏醇,对人型结核菌、伤寒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菖蒲是古医方根治噤口痢的特效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用他治疗痢疾。

    雄黄又叫鸡冠石,是一种矿物质。

    《神农本草经》上说:“雄黄味苦平寒,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物、物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食神仙。”人们端午饮雄黄酒,就是为了除恶。至今我们那里还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俗语。因为雄黄有毒,如今饮雄黄酒的已经没有了,但屋里院中洒雄黄水,以及在孩子们的鼻子、耳朵、额上抹雄黄的习俗,这也反映了与时俱进的家乡人对害虫的痛恨和对疾病防治的认真。

    雄黄酒没有了,人们就泡艾蒿酒、菖蒲酒。中医学也认为艾蒿能和营血、暖子宫、祛寒湿,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胎漏下血、带下等症。乡下人不懂这些,但他们知道用晒干的艾蒿熏蚊蝇,卫生又环保,毒副作用小。

    我喝过三爷泡的菖蒲酒,满口余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欧阳修的《端午帖子词》:“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把菖蒲插入有水的瓶中,放在室内观赏,这也许是受苏东坡老先生的影响,“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当然,插艾蒿挂菖蒲,不单单是我们乡下,在城里依然很盛行。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府里,也是“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的。今年的端午节,我一定回老家带一把艾蒿,移几棵菖蒲回来,把艾蒿挂在门上,把菖蒲置于室内,让端午节熏香邻里,让端午节染绿童年。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散文】端午三题

 

下一篇: 【散文】端午时节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