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园
王仰
赴江南旅游,人们通常会选择两大看点,一为水乡古镇,二为古典园林。古镇一般择水而建,虽不是所有的古镇均建在水乡,但水乡却必定是个古镇。水乡与古镇合二为一的融合,相映成趣,使得人们去水乡也就游览了古镇。而园林则是达官显贵的栖息地,江南山清水秀而且富庶,因而园林也散建于各地,随处可寻。
南称园林北称大院,由于建造的理念不同,园林与大院风格迥然不同,园林完全是一派休闲、观赏与居住兼得之地,风格雅致、恬静;而大院则偏重于实用,且在很大程度上又偏重于防御功能,同时也有气候原因,因而建造高大、雄壮、坚固。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祁县乔家大院,陕西西安高家大院,旬邑县唐家大院等宏大建筑均是如此。
私家园林建造起源甚早,蔚为风气则在宋以后。尤其是山水画兴起,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激发起建造者无限奇思妙想,为后人留下许多精美园林。明代计成所著的《园治》,是对之前我们造园艺术的总结。后世造园有所依皈,有所发展,各展其才,各尽其妍。尔后,时局的动荡,战乱的破坏,到如今经典园林所余无多。
苏州园林大约可称冠于世,不但保存数量最多,而且造园艺术也高超。我国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权威评价,信非虚语,但陈从周先生也细论了其他各地园林的特点,轮焉奂焉,各具其美。
懂得园林之美、之妙,要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否则,美景当前,只留几张时装照片和一句风景真好,岂不可惜?
近些年,人们成群结队奔向苏州,奔向园林,各家园林人满为患,我曾领略过那个盛况,真个是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尤为奇特的是女士们大多背有一包,内装各色衣裙,不时更换衣裳,轮番在各处摆姿拍照,然后又奔向其他园林,略无驻足流连、细细品味的余闲。每见此景总不免为此扼腕叹息。
每有憾于旅游的向导。向导者,应能导人入胜。“入胜”就不是举着小旗,拿着扩音器,不断催促游客快走,也不是说几个半是编造、半是附会的传闻,以增兴趣。导游要能引人入胜,细领造园的奇思妙想,先要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必有求知的游客才能真正互动。我见过苏州一位资深导游,把苏州园林的精妙讲得细致入微,游客大多被吸引。他是有了长期的积累和磨练,才能这样深入浅出,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的俱在眼前。他告诉我,导游要有文化的修养,游者也要有文化的修养,这才能够心意相通、契合。有修养的导游遇到无修养的游客,或是有修养的游客遇到无修养的导游,不是游客无味,便是导游无趣。
赶路式的旅游,若是名山大川,又时间有限,难免只能观其大概。精细的园林如不能深入领会,犹如到了宝山空手归。
游览园林如要有真正的效果,要把事前预习的工夫做够,游览时,好景当前,一经点拨,便豁然贯通。外出旅游,花费颇多,一地一般只去一次,极少去二次,去过了,不甚了解,岂不遗憾?看过一些旅游介绍的书籍,不过介绍几处景点,附会一些民间传闻,几张景点照片,如同导游词的复制,了无趣味。
陈从周先生说,以园林论,一座名园,至少应具三层精彩:一要有精彩的造园艺术;二要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三要有引人入胜的人物与故事。艺术、历史、人物三者具而名园立。
约是七八年前,应好友邀一同去江苏如皋水绘园,虽然僻处江北,但也久闻其名,可惜那次来去仓促,事先又没有做充分的了解,虽也大致知道水绘园园主冒辟疆同董小婉的“冒董姻缘”,但也仅限于简略常识,水绘园的艺术、历史、兴衰与故事所知甚少,闲逛半天,不曾留下多少印象,前年得一本水绘园的资料,细细品读,琳琅满目,给我补上了水绘园很好的一课,这才惋惜那次水绘园之行竟是虚行,错过了水绘园最重要的内涵,只看了一个表象。读着这些有趣的材料,脑子里那次游水绘园的印象却是模糊一片。资料表明:水绘园是冒家建于明代晚期的林园,在当时颇负盛名。其特色以水绘名,重在水字,水竹弥漫,城围半圆,一侧筑山一丘,山中出涧,泻泉入池,合中有分,楼台映水,虚虚实实,游者幻觉迷目,水绘意境于是稍出,在我国私家园林中别具一格。如能在事前熟悉,游览的趣味和意境便会不同。而后来也再无机会时间去领略水绘园的精美。
我谨记了游水绘园的教训。此后,无论再去哪里旅游,先行查阅资料。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家家几乎都有一台电脑,电脑一打开,没有查不到的旅游资源资料,方便极了。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旅游事。网上一查,准备去的景点以及沿途的一切历史、人物、艺术等历历在目,了然于胸。这样,由无知变为有知,使每次外出旅游均充满情趣,平添了无限兴味,亦可为同游者增加很多谈资,在有的景点,我甚至是半个导游,游客不熟悉的历史和典故我熟悉,旅游的质量显然地提高。
人们去上海南翔古镇一般都是冲着古漪园和小笼包而去,却不知那里还有一座檀园,是时与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等并称“画中九友”的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园林设计布局精巧,特色明显。却不幸毁于明清易代之际。2000年后复建时并未按照原样,而是博采众长,精美极致,2011年建成开放。此时的檀园,集天下园林之精华于一园,充分利用了经典园林之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精妙设计,园内保留有宝尊堂、山雨楼、次醉厅等历史景点,全园紧凑得体,以葫芦形水池居中,厅堂环立,洞壑盘旋婉转,曲廊贯通全园,廊随桥引,步移景换,曲径通幽,若隐若现,徜徉园内,如在画中,妙不可言。在观赏檀园之前,我备足了功课,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实地参访便成为印证,欣赏,感受,开眼。园内文化气息浓厚,确实是经典中的经典。此次参访,成为我游览数座园林最惬意的一次,看到了不少东西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可谓满载而归。
对一个园林乃至一个景点的透彻了解,它的余味会在你的心中驻扎很久,时不时地会像老牛反刍一样,在脑子里翻出来咀嚼一番,让你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