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记忆板栗

2017-11-04 09:30: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记忆板栗

蔡淼

  秋天万物开始成熟,山里的树木花草也开始变黄变红,山里的野味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在我的家乡,每年中秋节过后到重阳节期间是板栗成熟的最佳时期。山里的板栗每年都结的丰满,到了成熟的季节,一颗颗缀满枝头的板栗好比是一个个张口的刺猬,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摇欲坠,煞是诱人。阳光打在板栗的刺球上反射出一道道金光,板栗树瞬间变成了黄金树。

  重阳节的前几天,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嚷嚷着让父母去打板栗了。打板栗需要准备一根长长的竹竿儿,带上弯刀﹑蛇皮袋子﹑手套,除此之外还要戴上老一辈人的火柴帽子,以免板栗的刺球砸伤头部。

  小时候,每次都是父亲上树用竹竿敲打,我们几个娃娃和母亲负责在树下捡拾。只要父亲在树上用力一敲打,仿佛就像下冰雹一般落满一层或是金黄的刺球或是脱落轨道的板栗;每次都是等父亲敲打结束溜下树之后,我们几个小孩子才戴上手套用一个铝制的夹子开始捡拾。大多的时候我们都经不住诱惑,边捡拾边朝嘴里塞一颗饱满的栗子来慢慢咀嚼。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人都能飘起来一样。

  捡拾回家的板栗刺球,根本不用大人们插手,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可以将这些刺球收拾好。穿上厚厚的牛皮鞋,将裂开口子的板栗刺球放在脚下,使劲一踩再左右晃动几下,那一颗颗亮晶晶的板栗就脱落了,一早上的工夫就可以收拾一大堆的刺球。

  所有的板栗刺球收了之后,母亲会将其分成四部分,一部分用来孝敬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部分用来储藏过冬,以便来年家里来了亲友可以拿得出手,一部分留做日常食用,一部分给我带到学校。板栗可烧可煮可焖,吃法亦是多种多样。到了晚上大家围坐在炉子旁,将板栗散放在炉子周围,大人们谈论收成,女人们扯家常,说话间“砰”的一声,板栗就裂开了,板栗皮被烤的焦黑,倒是板栗肉却露出焦黄的色泽。这时候大人们都会给小孩剥开再放一放,以免烫伤嘴巴。当然也有不听话的孩子,忍不住就往嘴里塞,结果嘴巴被烫起几个泡来,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到了重阳节这天,我们白天会“晒秋”,将收获的玉米等作物晾晒在院里,再用簸箕装上板栗晾晒在果树的树叉上,到了夜间,大家聚集在一起吃饭,母亲从厨房端出板栗炒腊肉,大家你笑我语,甚是开心。每年重阳节吃板栗也逐渐变成了我家的习惯。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