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的美味

2017-12-23 09:14: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家乡的美味

闫莹

  在异乡呆久了常常回味家乡的美食。

  那些浓淡总相宜的咖喱,无处不在乏味可陈的番茄酱和沙拉酱,层次丰富可也单一我怎么烹却也烹不好的牛排。纵然西餐精致优雅,但是怎么也比不上我老家美食的香味?

  尤其是生我养我的家乡,让我无比想念。那些美食的味道,潜藏在我的记忆里,我以为我不会记起,可后来才发现,那些记忆如同陈年的佳酿,被遗忘在尘封的酒窖里,可当你打开那一刻,香味愈浓就像回忆越来越清晰。

  我突然很想奶奶,想吃奶奶做的茄盒。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吃了奶奶做的茄盒说好吃,从此以后的这么多年,她就一直记着,记得特别清晰,即使后来老了,记性差了,把儿女的名字和联系方式都记在本本上,也没忘记我爱吃茄盒这回事。外地上学每次回家,奶奶必会做茄盒给我吃,这仿佛是一场无声的仪式,表达奶奶对我说不出的爱。后来奶奶老了,手脚不利索了,我经常回去了奶奶的茄盒还没有完工,我陪着她才发现,原来小小的茄盒做起来这么复杂,爷爷帮着奶奶买菜洗菜,奶奶坐在灶炉边和面揉面擀面片,再切细小的茄丁、卤肉,加好几味调料做馅,然后一个个细心地包起来,最后放在电饼铛里烙成类似叶子状的扁椭圆。奶奶经常一次做很多,临走前还非要我带上许多。茄盒表皮酥脆金黄,卤肉咸香,轻咬一口茄汁四溢仿佛要从口中迸出来。

  我也很想念妈妈做的饭。妈妈做饭是极好吃的,妈妈的拿手菜数不胜数,卤肉更是一绝,曾经有来我家做客的叔叔吃了一直忘不了,每逢来我家必要吃一碗,有一次想得紧了还打电话给妈妈索要配方。记得有一次和她谈论起我在学校时常吃的一道菜,重点描述了里面的食材、味道和究竟有多好吃,第二天她就按我的描述直接做了一道出来,妈妈不但擅长各类家常菜,有时候还做创意菜。她做过一种肉饼,放上了我们都爱吃的食材做馅,我不知道具体的做法,我只记得,肉饼刚出炉总是芳香四溢,猪肉的酥香配上韭菜咸鲜加上莲菜的爽脆和面皮的软糯。这味道刻在我记忆的深处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如果说奶奶和妈妈是负责我伙食的“扛把子”,那么家里的其他人就是锦上添花了。我大姨擅长做一种辣椒酱,红色的辣椒洗净去籽儿剁成小块,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发酵,吃起来既不那么辣又不刺激单一,反倒生出几分酸甜和香气来,开胃爽口,比买的要好吃许多。姥姥擅长做汤饭,鲜豆角和嫩豆腐是她汤饭的精髓。汤饭里还会有一些雪白的“面疙瘩。”我小时候总会戏称它为“白云”。姑父的辣子炒肉也是我逢年过节去他家做客最为期待的,肥瘦相宜,配上绿油油的尖椒,我可以一个人吃一整盘。以至于每年过年去姑姑家吃饭她都会单独给我盛满满一碗。

  这些味道,是我离家后,吃遍了再多的美食,寻遍了大街小巷都再没有找到的。后来的后来,就连爸爸做的尖椒土豆丝,叔叔做的红烧肉对我来说都有了独特的意义。再到后来我自己也学着下厨做饭了,照着他们的方子,却没能做出那熟悉的味道。

  也许是因为这些饭食倾注着满满的来自亲人的爱意吧。

  这些味道因为情感的注入而变得独特,在记忆的酒窖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醇香。我突然想起经常有人和我谈论毕业后要到哪个城市工作。我想,至少要离家乡和亲人近一些吧。我能想到最满足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奶奶傍晚在夕阳下和面,母亲挽起头发准备洗手做羹汤,亲人们一起包着饺子有说有笑,小孩子们嬉笑着打闹着……

  这些味道就是家才有的味道吧,也许这才是回家的意义吧,我不禁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