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随想
李关良
丁酉年就萌动了为临汾新一中植物园写点东西的念想,孰料琐事不少因之搁浅。这不,戊戌年桃红柳绿了,随市、县书法家园中徜徉,那“蓄谋已久”的念想便汇成了提笔为文的冲动。一冲一动间,思潮游移敲堤拍案,那花、那草、那碑、那亭,就连曲径通幽处的鹅卵石都吟出了深情的呼唤……
植物园太美了!
如果说,校园内的莲花池是临汾一中的地标,那植物园就是镶嵌在校园北端的一颗璀璨明珠。
那日,天宇澄清。9点刚过,两区县的书法家们就早早来到了临汾一中。
缘国旗广场东侧道路北行,过“法治文化园”,令来访者心仪已久的“莲花池”呈现在书法家们面前。啧啧声中,校办张主任为书法家们简述莲花池的前世今生,大家脚步轻移,像是怕惊动池中嬉戏的金鱼,更怕踩上通道边沿的茵茵小草。环池临岛一周,在眸光潋滟中阅读“莲花池”,像在阅览时光渐次流转;静观池面涟漪绽放,听流水放歌,欣赏周遭风景,仿佛听见游艇低吟细语,小鹿戏蝶于草坡,锦鳞弄波游池底,真是一花见春,遍地春晖。
再往北行,我们来到了植物园。这里是我最惬意、最流连忘返之所在。一通石碑耸立于植物园西南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侯天元先生题写的园名“植物园”,篆书体的三个大字在春光里分外灵动、靓丽秀逸,那字如憨牛耕耘,似信鸽吟曲,红褐色的沃土养育一园锦绣。园周一墙刺梅,墨绿的叶、碎屑的花,虬枝如龙、威仪如兵,不争春、不争俏,忠贞不二地守候着园内“草色遥看近却无”到“百般红紫斗芬芳”;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映日樱花别样红;从一叶法桐报春早到“无边落木萧萧下”;四季轮回,无怨无悔,刺梅最苦、最累、最忠诚:倘若有人想走近道穿越花池,刺梅墙卫第一个不应允。在植物园,在教书育人的百花园里,刺梅墙卫堪称无名英雄,弥足宝贵!植物园东边,环行到植物园的东南端,王柳明先生题写的碑石“三省园”巍然屹立。吾日三省吾身,哲人哲思,指路引航。我们一行人在此久久伫立,深深思忖,人生之途,三省为上。省身律己、修齐治平,这是传道之基、授业之需、解惑之要;师者三省,育人伟业之大幸也。
植物园内,牡丹、芍药、玫瑰、黄菊、郁金香、薰衣草、丁香、碧桃、樱花……知名不知名的,各色花卉次第开放,飞花轻似梦,劲草迎风立;善解人意的花儿八面玲珑,娇艳令人爱;而旷达不羁的小草随遇而安,偏偏自显风骨。正所谓“花如解语近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又恰恰是这花、这草,圃圃妆点,真个是“一番桃李花开尽,满园青青草色齐”。有人吟起了《小草赋》:“小草知道,一切属于大地。小草微不足道,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一棵棵小草扮绿了世界,世上什么最好?小草回答:我们只有奉献,这就是最好!“咱们都是小草,愿为百花园添一点新绿’。”书法家们诗兴大发睿语连珠,赞许声、欢笑声惊飞了花朵上的蜜蜂,引逗得亭子挑檐上歇翅的喜鹊嘎嘎轻笑,展翼舞蹈。
记忆中有一篇文章,说树木花草都是有记忆的。果真如此,植物园内、园外的花木们便该与我相识。眼尖的各色鸟们心有灵犀,见到我,见到我们,会意地抖擞羽翼笑吐询声:朋友,您好!谢谢你们辛勤的园丁!
记忆中有一位园工,精心操持软管,精心浇灌每株花木;他身边还佩戴着一个布袋,小心地拣出花木缝隙中风刮进去的纸屑碎皮,小心地扶起洇水而倾的每一株花木,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像是在用心呵护自己的孩子。
植物园在不同方位建有五个亭子,亭子之间,弯曲的甬道连接,分别冠以崇德亭、益智亭、尚美亭、健体亭、立行亭,表达着学校的育人理念。亭子四周花木簇拥,有蜻蜓飞过,蝴蝶飞过,小鸟飞过,它们都是植物园这张特写照片的动画点缀。所有长翅膀的,在这里都可以尽情飞舞,都可以飞得比原来更高,因为,它们的动力之源,是对锦绣前程抱着一地虔诚的仰望。
移步植物园,我们感受到这里情意绵绵,设计者匠心别具,寓意高远;我们感受到这里流动着血脉,而朴素的果实正在萌芽。我们看不到它成长的过程,而我们的成长,却都仰仗过它提供的热量。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学校文化石上的“臻于至善”“三省”“竹韵”“桃李园”“莲花池”……那些会说话的石头面对陌生的来访者欲言又止。我知道,这是一种昭示,植物园,春天之园,未来之园。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