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千年古刹——广胜寺

牧 轩

2018-07-25 15:51: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来到广胜寺,已是下午6点,斜阳西下,但热浪依然袭人。站到大门外向东举目望去,绵亘的山峦古柏葱郁,苍翠清秀,奇峰峥嵘,视野开阔得像远古。此刻依偎着巍峨的宝塔和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我的目光在那一片空旷里停留了很久,那空旷,令我扑面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别处的庄严与敬畏。

  怀着虔诚,轻轻踏进检票大门,飞虹塔上绚丽多彩的琉璃构件在余晖下熠熠生辉,耳边响彻着清脆叮当声,这动听的声音原来是从飞虹塔每个檐角的风铎发出的。随着这铃声和导游李芸的讲解,我的思绪飘进了历史。我好像是将历史的书页从后往前翻,那掩藏在红墙碧瓦里的厚重历史在我眼前穿梭般滑过:广胜寺映入我眼帘的一切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广胜寺称俱卢舍寺,又名阿育王塔院。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郡王郭子仪上奏代宗皇帝御赐“大历广胜寺”,意即“广大于天,名胜于世”。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毁于地震。现存建筑系元、明、清三代重建。由此可知,寺院的创建在1800多年前,比中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只晚80年。

  飞虹塔,是广胜寺标志性建筑,它美轮美奂、美不胜收。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落成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历时12年之久。整体造型为八角十三层,塔身通高47米,砖砌的塔身上装饰着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角柱、斗拱、栏板、宝瓶、花罩、莲瓣、花卉、龙凤等多种构件,造型生动逼真,色彩绚丽,栩栩如生。飞虹塔与山西应县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塔、云南大理千寻塔并称中国四大名塔。

  弥陀殿里,正中是高达两米的阿弥陀佛铜像,佛像前的两尊泥塑菩萨,体态轻盈,衣带飘逸,神情端庄秀丽,色彩古朴典雅。殿内四周摆放着许多经橱,珍贵的《赵城金藏》原来就存放在这里。大雄宝殿里,正中是木雕释迦牟尼坐像,面部表情庄严慈祥,衣纹逼真。两侧的文殊、普贤二菩萨衣饰华丽,神态自若,风姿秀逸,佛界称此三佛为“华严三圣”。佛龛后及两侧有观音和十八罗汉等塑像。殿内还悬挂着一块清雍正皇帝御书的“光辉万古”木匾。

  再燥热的心灵来到这里都会被宗教的力量冷却下来。我突然觉得,看广胜寺,不是来看建筑,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这生命深厚而静谧。一千多年来广胜寺默默无语,却有着举世的分量。无论是它的上寺、下寺,还是水神庙在我心里都充满了神秘的力量。璀璨夺目的飞虹琉璃宝塔、博大精深的《赵城金藏》和保存完整的元代戏剧壁画,这“三绝”举世无双。还有,大雄宝殿外唐代左右对扭柏,更是“一奇”。真的,太神奇了。我目光放大,紧紧盯着两株枝干遒劲的参天古柏,苍郁劲拔,一左一右,雄踞于大殿两侧,纹理对称,左边的朝左扭,右边的向右旋,树身缠满了岁月的皱纹。阳光、风力等自然条件都无法解释形成的原因。

  至今,“广胜奇柏”成千古谜团。我想,这神灵一样的扭柏,是在与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佛界“华严三圣”生死相依,不分不离。无论在风中,还是在雨中,它们都会巍然挺立在这里,就这样,穿越着一千年的历史。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