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踅地方

2018-10-04 11:13: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踅地方

 一一故乡见闻

韩斌

  蓝蓝的天空,一丝云都没有。妹妹的好心情,因为这天气的帮忙,又添了几分。她望着碧空说:比抺布抺了还要干净。

  这是国庆長假的第二天,妹妹妹夫起得格外早,妹夫去村西坡上种小麦,妹妹忙里忙外整理家。前一天晚上才拖洗过的地板,她又是扫又是拖。擦洗过的工艺阁(九宫格),她也又是擦拭又是摆布。祖传的两个白铁茶叶罐,原是藏在2008奥运火炬模型后面的,她摆到了前靣。国旗和党旗两靣小红旗,又拿下来用香皂洗涮一鲜。该买的水果点心都已经样样买好了,妹妹她又把单子拿了出来一一核实,生怕还有什么疏漏。

  妹妹家今天有稀客、贵客。已年届七十岁的她有三个儿子,今天是長门長孙的对象第一次上门来家里。在我们故乡,女方初次到男方家,是从见面、定婚、送财礼、领结婚证、照相,直到过事(举办婚礼),这一完整系列程序中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很重要,一是女方要认识一下男方的家里人,核心的核心则是考察男方的住房情况。这是关系到婚后住有所居的大事,务必实地考察。所以这一环节在我们故乡被称作:踅地方。男方家则要备酒饭,送衣物,送红包,要博得女方的欢心和满意,使婚事得以向前顺利推进。有的人家在一环节不小心出了岔子,因小失大,把婚事黄了,夭折了。俗话说:娶媳妇盖厦,提起来害怕。妹妹敢不在心,敢不精心。

  忙活了一阵子后,妹妹把小孙女和小孙儿叫到跟前,堂兄的对象来了后应该如何表现,提出她的要求:别以为年纪小,你们都是学生,不能叫人家笑话,要亲热,要礼到。妹妹家的儿辈孙辈个个有礼貌,得益于妹妹平时的言传身教,尤其是事前这样的临场嘱咐。

  妹妹的小孙女上小学五年级,小孙儿上高中一年级,对奶奶″亲热"的要求,好像很上心,很快落实这一要求,拿出了一个方案,告诉我妹妹后,妹妹笑了,祖孙三人又合计了一番后,妹妹指指我,叫征求我这个老舅爷的意见。

  別出心裁!就地取材!我一听格外惊喜,十分欣赏。我的支持,使我妹妹眼晴发亮,更把小孙辈乐得跳了起来,早跑到院里,挽起袖子干起来,妹妹也欢欢地加入到这一特别行动中,充当助手和小工。

  妹妹家的院子里,一院子黄橙橙的玉米,金灿灿的,分作两堆。国庆节那天上午,才收获的新玉米,摊在院子里凉晒。

  小孙辈跳在玉米堆里,把玉米堆推出一块空心场地,场地四周,用玉米摆了一个长方形的花边。我妹妹帮小孙子,选择玉米穗,递送玉米棒。我也闲不住,帮忙剝除玉米穗上残存的包皮。我的老伴也参谋道:花边再加一层试试。小姑娘点点天加了一层,果然,立体感更强了。

  大门里,走进来前院邻居,八十三岁的张老哥,手里举着一个有双喜字的红包,给了妹妹后,又问:还短啥?妹妹说:就短这个红包。给女方的红包,昨天大儿子回家来,连同踅地方的消息,一并给了她呀!妹妹只是过路财神!张老哥走后我问妹妹红包咋回事?妹妹笑了一下说:那个红包不新了,也没喜字。啊!点点滴滴,力求称心如意。

  孙辈们的创作接近尾声。小孙女用玉米摆了一个大大的"欢"字,小孙儿摆了一个大大的″迎"字。我老伴说:两个字再粗壮一些。便由两行玉米拼凑,改为三行。果然有力而丰满起来。妹妹嫌″迎"字的一点用的玉米穗颗粒不饱满,便用好穗子取而代之。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在两个字中间又摆了一个心型的图案。妙笔出彩,锦上添花!

  兴奋地小花狗,也在玉米堆里跟来绕去,碍手碍脚凑热闹。心型图案一摆成,它则在旁边舒服地躺了下来。

  金色的收获,以特殊的材料,在欢乐的日子里,变成特别的语言,编织成一幅特别的"欢迎"标浯,形象又新颖,朴实而生动,表达农家人特别的心意!

  我以为,这是一副别有风味的农村婚姻文化新作!杰作!它一定会为妹妹家这次"踅地方",增光添彩,额外加分!

  妹夫驾着三輪下地回来了,在欢迎的标语前站下来。妹妹说:快洗把臉,换衣服。她也边解护裙回了屋。再出来时,浑身新衣,蓝天下,阳光里,又精神了许多。

  甜蜜的笑声在小院里荡漾。

  一家人在欢迎的标语旁等候贵客。

  谁也不会想到,却先等来了天外来客:一只啄木鸟飞临小院,降落在"迎″字的一竖上,啄食玉米穗中的虫子。一鸟来,群鸟随,三只麻雀飞来了,又飞来五只,又飞来三只,有的蹦在"欢"字上,有的跳到"迎"字上,食虫子,食小玉米粒。一边吃一边还叽叽喳喳,似乎为这别样的玉米堆,纳闷儿和议论。

  大门外,车门响。小花狗箭一样窜出大门去。妹妹妹夫孙女孙儿一家子迎了出去。

  踅地方的贵客到了。

  2018年10月3日于故乡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