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吴建会
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
“浓什么呀!这年越过越没味了。”许多人这样感慨。
年味,到底是浓是淡,那要看你怎么品了。“五豆腊八廿三,离年只有七八天……”这是老辈人留下的过年俗语,相比过去从腊八就开始准备过年,现在的年味是淡了些,因为许多繁琐的准备工作都省略了。廿三不用“糖瓜粘”,全国各地的水果坚果特色小吃只有你没见过没有你买不到的;“廿四扫房子”更是省了,空调暖气让室内温暖如春,无灶火之熏蒸无炊烟之缭绕,天天窗明几净;廿五不用再推碾子磨豆腐,食品店里各式豆腐和豆制品随便挑选;廿六廿七不用急着买肉宰鸡,这早已不是过年才能享受的美食;廿八廿九手勤的可以蒸一锅年糕枣馍,手懒的直接在馒头店预定;近年来年夜饭一家老小去饭店吃更是方兴未艾……从原来一进腊月就开始为过年做的这些准备,变成了一个电话一次购物就搞定的事儿,少了这么多的繁忙热闹,可不就让年味变淡了。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年的面貌也在被刷新, 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特点,以它特有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虽然较之以前过年好像没那么热闹了,但年味并没有淡,比如,年胜一年的春节前夕的返乡大潮,就是现在过年最让人感动最具有时代特色的一道风景。
打工潮的兴起,形成了每年浩浩荡荡的春运高峰。那些长年在外四处漂泊的农民工,是返乡大潮中的主流。“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疲惫的身体里装着一团火,此时不回更待何时?回家给爸妈拜个年,这年才算过了,不然,过年的意义又是什么?朴素的心愿,是千载传承的过年的本色!任何的繁华热闹比不过家里的老屋老院,比不过妈妈晾晒的棉花被子里太阳光的味道,和着年味,熨帖心灵!
回家过年,这就是最浓最重的年味。拖儿带女,大行李小包裹,不管千里百里,不管路途坎坷,归心似箭。
这就是年的味道,陪老爸小酌几杯,吃老妈包的饺子,和兄弟姐妹欢言,看妻儿笑脸。有年做底色的团聚,其意义是任何节日不能比拟的隆重、深远。
这就是过年,甚至不需要鞭炮的喧闹,不需要多少美酒佳肴,一桌爸妈置办的团圆饭,已然醉了儿女的心,一个拜年,已然圆了老父老母孤寂已久的心,这就是年的味道,馨香、敦厚。
过年的方式烙印着时代的表象,或浓或淡,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而亲情,是年宴大餐上恒久不变的主食,是恒久不变的年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