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知春不久归
牧轩
不知不觉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过去四天,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好在杨花柳絮还在随风飘摇,但已接近杨花落尽子规啼,子规声里雨如烟,春天已走到了尾声。此刻我从唐诗宋词中感受着别样的暮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在提醒我们,春天的姹紫嫣红没多少天了,赶紧踏春赏花,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公园,去郊外,去旷野,那繁花似锦、芳菲尽染会带给您生命的感动。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归去,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而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缺乏文才,不能红紫绽放,只能像飞雪一样漫天遍野地飘舞着,和万紫千红一起加入到惜春的队伍中。
是啊,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这是辛弃疾的《摸鱼儿》上阕。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常怕花开得过早,怕看见落红无数。希望春天留步,春天你不要走,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而春天默默无语,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其实深深陷在春愁中难以自拔的是贺铸。“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他描写暮春的名句。来自贺铸的名篇《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据说贺铸退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倾慕之情,写出了这篇名作,脍炙千古。董桥先生有一本书就叫《青玉案》,他因喜欢这名篇,专门借用贺铸名作词牌。
这是贺铸最负盛名的词作。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词人渴望女郎芳步,直到横塘近处,而不料女郎翩然径去,根本没有理会他。词人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那轻盈的步履优雅的背影令他无限留恋。也不知这女子如许华年,与谁共度?美人既远,倾心眷慕,木立如痴,这莫名的爱恋使他难以释怀。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人不独目送,而且心随,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那深闺密居,外人不可至之,真是惆怅极矣!
词人真是一片痴情,一直呆立在那里,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弥漫在心里挥之不去。一寸相思千万绪,直到暮色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此情无计可消除。只有用“彩笔” 写下柔肠寸断的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连串举出了三喻作为叠答:草、絮、雨。若问我心中的闲愁情恨有多深多长?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无边无际。这是怎样的情愁啊!那飘飘渺渺、捉摸不定的情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刻骨铭心似真似幻的情绪,以十三个字“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全表现出来了,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贺铸因这首词而得名“贺梅子”。
我想,凡是喜欢这首词的,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情感的执着,没有什么理由可讲,就是愿意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