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紫藤树下的记忆

2019-05-11 12:03: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紫藤树下的记忆

● 王友明

  每每翻看在紫藤树下拍的照片,记忆的仓库就会洞开。

  那是一个晴好的日子,当分管临汾广播电视报社全面工作的我,登上报社楼梯的一瞬间,一阵透着清新淡雅的浓郁香气扑面而来,沁入心脾。

  抬眼望去,只见紫藤树干上的绿叶之间,倒挂着一串串淡紫色的花儿,簇簇拥拥,层层叠叠,从空中垂下,恰似一条条紫色的瀑布,奔流涌动;花串儿在风中轻轻地摇曳,好像一串串美丽的风铃,伴随着微风送来缕缕清香。那片紫色的大幕布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迷人双眸。仔细观看,我才发现,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我迎风深深地呼吸一口,那清新淡雅的香气,刹那间涌进心扉。有几株老紫藤紧紧地缠绕在楼梯银灰色的栏杆上,紫藤花三五成群地搭在栏杆的肩头。我伸出双手,轻轻地托起两串紫藤花,让她躺在我的掌心。那一刻,我蓦然感觉到握住了一缕芳香,心情格外舒畅。我好喜欢这淡雅的花瓣,这浓郁的香气。站在紫藤树下,沐浴着芬芳,我久久不想离去。

  自从那天起,紫藤树和紫藤花便驻进了我的心房。此后负责临汾广播电视报社的6年多时间里,只要一有闲暇,我和报社的同事们就会聚集到紫藤树下,或站一站,坐一坐;或晒太阳,聊家常;或观赏花,留个影。紫藤树下,留下我们放怀的笑声;繁花之间,印着我们浓郁的情感。每当在观赏紫藤花的同时,我的脑海深处也会滋生出与之相关的文化,遂成为我散文作品取材的对象。

  紫藤花开的季节,我总是舍不得关闭办公室的窗子,当微风送来一阵阵的紫藤花香,当香气在房间里弥散开来,所有的工作疲倦和生活烦恼便被抛到九霄云外。我常常是闻着紫藤花的香气,或沉浸在创作之中,或与编辑部人员研讨修改稿件,或与孩子们亲密地拉家常。那真是:“紫藤树下凝挚情,满腹心事对友朋。一点一滴铭心底,相帮相扶上楼层。”那紫藤树和紫藤花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凝聚着我们的情感。

  2008年8月25日,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我撤出临汾广播电视报社的管理工作。尽管我人离开了,心却没有离开。每年紫藤花开的时节,我们依然会不约而同地相聚在紫藤树下,回忆往昔的岁月,畅谈真挚的情谊。

  一年半之后,我又奉命来到临汾市文广新局任职,办公室也由广宣街搬迁到青狮南街。离开前,我特意去了一趟临汾广播电视报社,大家的脸上多了一抹凝重。我们在紫藤树下深情话别的瞬间,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像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萦绕在我的心头,浮现在我的眼前,感觉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让人留恋。

  一个春日,临汾广播电视报社责任编辑董亚琴,发表了一篇《又是一年藤花开》的博文。我读后感慨万千,立即回复了一条评论:“‘人爱花也好,花爱人也好,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而我们,更应该惜福才是。’此话说得太好了,深表赞同!看到你写办公楼前的紫藤花开了,我就不由地想起分管报社的快乐时光,那时,我们经常在花下谈心说笑,合影留念,多么快乐和幸福。可是,岁月已逝,故人已变,真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我与董亚琴相约,来年紫藤花开的时候,要在临汾广播电视报社门前相聚拍照。

  三年后的一个春日,董亚琴给我发来信息说,紫藤花已经开了。可我却回到了河北老家,无法相聚拍照,深感遗憾。那天晚上,总编崔海昀也打来电话,相互述说了牵挂之情,自然也少不了紫藤花的话题,我心里感到非常温暖。说心里话,不论我身在何地,牵念紫藤树、紫藤花和编辑部人员以及孩子们的浓情厚谊,始终未曾淡化。

  2015年4月的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崔海昀发了一组照片,并附有说明:“紫藤花开了!窗前春深似海。所有怀念紫藤花下时光的朋友们,所有一起走过的岁月,如紫藤年年繁茂,岁岁盛开。”

  对紫藤花下美好时光一直念念不忘的我,立即发去信息:“是报社窗外的紫藤花开了吗?”崔海昀回复说:“是啊,不过还没有到最好的时候。”我兴奋地发出信息:“什么时候最好,我过去照张相。”

  吃过午饭,躺在床上,想小睡一会儿,可满脑子都是与紫藤树和紫藤花有关的故事,根本就无法入睡。我干脆起床,骑上自行车来到临汾广播电视报社。社长温永清热情地把我迎进办公室,总编崔海昀和责任编辑董亚琴,笑容可掬地说:“王局,现在紫藤花开得还不太繁盛,我们想等到开繁盛时再告诉您过来照相。”我面对崔海昀笑着说:“还不是受你微信上图片的诱惑,实在是耐不住性子了,就跑了过来。”董亚琴哈哈大笑:“我就知道崔姐的微信准得忽悠到您。”我微微一笑说:“既然来了,不能白来,先给我照几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交给董亚琴,她楼上楼下地为我选景拍照,一解我对紫藤花的眷恋。

  时隔三天,崔海昀给我发来两张紫藤花的照片,起名为《紫藤雨》。我暗自称赞:不愧为总编,图文并茂,特别贴切,那一串串紫藤花不就是一条条奔泻的雨柱吗?

  又过了几天,董亚琴打来电话,邀请我第二天上午到临汾广播电视报社照相。我兴奋不已,吃完早饭,便早早地与大家相聚在紫藤树下。紫藤树,还是那株紫藤树;紫藤花,还是那种紫藤花;我们的情谊,还是从前的情谊,一切都没有改变。所改变的,只是岁月的更替,容颜的老去。

  2019年4月10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董亚琴发了一组紫藤花开的照片,并配有李白《紫藤树》一诗的句子:“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蓦地,紫藤树下的记忆,又浮现脑海。我马上询问:“紫藤花开了?”董亚琴告知:“都快凋谢了。”我即刻回复:“我得过去看看。”

  于是,我坐着女儿的电动车,来到了临汾广播电视报社。在紫藤花海下,在楼梯栏杆边,女儿精心为我拍照,把深深的记忆,依依不舍的眷恋,浓浓的幸福,融入紫藤花,定格生命中。

  拍照留念后,不知怎么的,北宋诗人张先的《千秋岁》一诗涌现我的脑海:“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我坚信,天不老,情常在,紫藤树下的记忆更会永恒……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