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秋情最浓

2019-09-13 09:06: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中秋情最浓

艾科

  提着大包小包,带着妻女赶在中秋之前回家团圆。得到讯息的父亲,早就立在村口,遥望远方归乡的游子。

  久别重聚,甚是感动,数语寒暄之后,便跟随父亲往家中走去。门前那条承载我童年欢笑的坑洼土路,早已变成齐整平直的水泥大道。院落门楼低矮古朴,门口白杨粗壮繁茂,青砖绿瓦掩映其中,我家的老屋,在全村楼房林立的景致中“一枝独秀”。院落中央那棵经年的柿子树,枝头挂满了“红灯笼”,年迈的奶奶坐在柿子树下的石磨上,慈祥地与邻居们畅聊,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她和柿子树追打嬉闹。这素常的一幕,在贫瘠淡然的乡间小院里,反倒生出一丝田园般的宁谧安然。

  多年漂泊在外,妻子心底难免生出一丝陌生之感,倒是刚读幼儿园的女儿成了机灵呆萌的“人来疯”,在经过一分钟的犹疑之后,便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混在一起,有说有笑,难分难离。奶奶见我回来,笑容满面地慢慢起身,我就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趁势抱住枯瘦单薄的她,几颗清泪倏然滴落。清秋的画面虽然凄悲,但是内心,却甚感温暖。

  父亲早就备好了食材,他挽衣卷袖一头扎进厨房开始烹饪美食,且不许任何人帮忙。炊烟袅袅的瞬间,我仿若回到了清贫的童年。没过多久,几道农家美味跃然桌上,炖鸡、煮鱼、浓汤、清炒,色香俱全,荤素合宜。

  我从汽车后备厢取出用来孝敬父亲的美酒,说:“爸,今儿个高兴,咱爷俩喝两杯。”父亲不语,算是应允。我噙住泪水,起身双手给他斟满美酒,想着这么多年他对家的默默付出,一股惆怅酸涩之情袭上心头。二十多年前,母亲病逝,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将我和弟弟抚养长大,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如今又要在家照看正读小学的孙子孙女和我那年逾九旬的奶奶,同时也要侍弄地里的庄稼,生命生生不息,劳作代代不停。可以说,父亲的一生深深地与土地和亲情牵扯在了一起。

  见我落泪,父亲追问原因,我道出了原委,没承想他竟然笑嘻嘻地不以为然:“孩子,我并不觉得生活凄苦。现在党的政策深入人心,看着你们兄弟二人各自成家,且颇有建树,我年过六旬母亲健在,生活富足安康,日子淡然素常,该劳动时努力劳动,当孝顺时尽情孝顺,活在当下,能够安享天伦之乐,便是一大幸福。就像这杯中美酒的绵柔,韵味悠远,清冽飘香。亲情的醇厚与之如出一辙,细韵流长,幽远碧透,这个更是纵横华夏数千年的优良传统。试问普天之下,还有什么传统家风,比尊老爱幼、子孝孙贤更令人欣慰的呢?”

  父亲的一番言辞,让我茅塞顿开,又羞愧难当。多年以来,父亲用他宽厚的双肩,将这份血浓于水、风清气正的淳朴家风与优良传统,践行得淋漓尽致,诠释得如沐春风,委实让人为之动容。

  父亲的身体力行,胜过万般言辞说教。于是,我再度为他斟满美酒,起身双手举杯同他一饮而尽。因为,我要将这份浓浓的亲情,镂刻在干净坚韧的骨髓里,并将其传承延续。

  就像这杯美酒,绵柔与醇厚相伴相生,两者堪称比翼之鸟,更胜并蒂莲花。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