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月是故乡明

2019-09-13 09:06: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月是故乡明

姜宝凤

  季羡林先生曾写道“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随着日子一天天逝去,渐入凉意的初秋银月未满,商家的各类包装琳琅满目、品种花样繁多的月饼广告,已经铺天盖地粉墨登场,提醒着人们又是一年中秋节。

  诗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幽香的月光里,我仿佛又看到故乡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在随风摇曳着;又听见清澈的池塘边,隐约间传来我和伙伴们的戏水声;又闻到那掩映在青山绿水深处的乡村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好似胖胖的手指牵引着游子归乡的脚步,一切都那么熟悉。

  小时候,家里很穷,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过中秋节吃月饼就像过年可以吃饺子、端午可以吃粽子一样,也是个无比快乐的日子。记得那时的月饼很便宜,馅也简单只有五仁和芝麻两种。为了过日子,母亲在生活上总是精打细算,中秋时,通常只买回两个月饼。

  天还没黑,院子里便摆上一张小圆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而我兄弟三人则都围在小桌旁,馋巴巴地等着一年当中难得的一次好饭和月饼上桌。月亮刚爬上树梢,母亲便把满满的一桌子菜做好了,那圆圆的月饼也被切成若干个小块端了上来,一家人沐浴着月光,说笑着开始了中秋团圆饭。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爷爷笑眯眯地端起了酒杯;奶奶不停地为我们夹菜,慈祥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两盅白干饮尽便把二胡拉得吱吱呀呀作响,《花好月圆》的旋律不甚流畅地弥漫了整个小院,惹得一家人笑声不断,浓浓的亲情便在这个时候其乐融融起来。

  不知不觉月升中天,我兄弟三人都分到了一小块月饼,爷爷奶奶通常舍不得吃,又把各自的一块分给了我们,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听奶奶讲着月宫上的故事。那时我总爱仰头望月,想像着嫦娥和玉兔的模样,担忧偌大的月宫里她们会和亲人们相聚吗?她们过得幸福吗?

  时光如流,岸在心中。多年后,每逢中秋月夜,我时常思绪万千,慨叹岁月的转瞬即逝。曾经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一乡亲情,几块月饼,已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和心底的一份美好祝愿。远离故乡的中秋节,皎洁的月亮悬挂在城市的塔吊下,月色温柔淡雅,虽然婉约动人,我却久久难眠……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