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遐想
□ 严水泉
人们为何从古至今钟情于中秋?这不仅因为中秋节的天是湛蓝的,地是金黄的,山是五彩的,水是清澈的,更因为中秋的月亮是最美的。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大、最亮、最圆的。浏览唐诗,中秋咏月诗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再如徐凝的诗:“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足见中秋之月的诱人魅力。
中秋田野香。中秋时节的田野是一年中最美丽的,片片叶子因秋风而斑斓,粒粒稻谷因秋韵而饱满,串串果蔬因秋爽而飘香。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唐代窦巩《秋夕》中描绘中秋时节的田野,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堪称历代诗词中咏秋的经典。
每当中秋月圆之际,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欢聚在庭院里、阳台上,摆出月饼、葡萄、石榴、板栗、柚子等果品,或举杯邀月,畅谈大好年景;或载歌载舞,祈愿风调雨顺,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之果品,其乐融融。
中秋思念甜。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身在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寄托思乡之情。为此,说中秋不能不说团圆,说中秋不能不谈思乡。天下游子的中秋情怀,说到底是对团聚的一种怀念向往,对亲人的一份深切思念。许多古诗抒发了人们此时的情怀,“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主题虽是团圆,但更多的是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静谧的夜色里,碧空如洗,圆月如盘。淡淡的月光就像游子的心境,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挂念和祝福正化作缕缕乡愁。家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宋代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描写月圆时节人们思念之情的千古绝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是千古同一个月亮,中秋是每年必至的节日,游子是天涯海角的孩子,乡愁是亘古不变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