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梦里寻
任跟心
大哥走了,我始终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又到清明,我反复凝视着那张发黄的全家照,脑海中全是大哥的音容笑貌……
大哥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从小勤奋好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他高高的个子,总是穿一身深蓝色中山服,围着一条棕白色格子围巾,很有些书生味道。姊妹九个中他排行老三,因家境贫寒,两个姐姐放弃读书,供养大哥上学。大哥不负众望,考上了临汾师范学校,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我家离临汾五十多里,那时家里穷,大哥就一路步行去上学。渴了喝白水,饿了吃母亲给他带的窝头咸菜,三年苦读就是这样熬过来的。
大哥是我走向舞台的领路人。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我唱歌、跳舞,还常带我去县里参加演出。那时虽然日子苦,但宣传队的生活让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这段经历,是我走向艺术道路的第一步。
1974年临汾艺术学校来襄汾县招生,我迫不及待地要去考。大哥是我们家见过世面的人,也是我的主心骨,当然是他骑上自行车带我去考试。从襄汾县城的几次初试到临汾复试,直到正式上学,每次大哥都陪我前行。
在襄汾文化馆参加第三次初试时,我在院里等待考试结果。一个提着水壶的老师过来对我说:“小姑娘,帮我打一壶水去。”我接过水壶却不知去哪里去打水,正在发愣,大哥走过来了,问明情况后大哥说: “你等着。”一会儿工夫大哥提了一壶开水回来说:“这肯定是考官在考你,看你能不能打回来水,快,把水送进去!”我一下明白了。考官老师看见我这么快就打来了水,当时就满意地笑了。后来我进入艺校才知道,那位老师就是招收我们的杨迎褆老师,他当时是文化局艺术科科长。后来他对我说:“当时就是在考验你能不能把水打回来。”那时如果没有大哥,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机会走上心爱的舞台!
大哥是我家互助互爱的榜样。大哥在外见多识广,在家孝敬父母。正处青春期的三姐很爱干净,有一次回家,看到父母对着煤油灯,一人点一根汗烟袋,满屋烟雾缭绕。三姐把门帘“刷”地撩起来,摔摔碰碰的拉下来脸来。晚饭后,大哥说开个家庭会:“今天三妹不应该摔摔碰碰的,咱家孩子多,父母生活不容易啊!你们知道他们内心有多少苦愁么?偶尔借抽烟来消消愁,我们做儿女的,要理解做父母的难处,回到家里帮助大人多干活、多孝敬才行。”大哥的一番话使姊妹们很受教育。由于父母的管教严格,大哥带头力行,我们九个孩子一直互助互爱,这种暖暖的亲情始终温暖着我们每个亲人的心!
父母过世后,大哥长兄为父,带着我们共渡难关,让兄弟姐妹感受到血浓于水、骨肉相连的浓浓亲情!大哥退休后,村里有事,他出谋划策;邻里有事,他全力相助。大哥尤其关心我在戏曲事业的发展,蒲剧院每次编排新剧目,他和姐姐们都会观看我们的演出,和我一同分享艺术上的收获与喜悦。
芳草萋萋沾泪雨,三更灯火梦里寻。大哥放心吧,我们会学习你的优秀品德,尽心尽力照顾好咱们这个大家庭的!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