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缅怀·传承

2021-04-03 09:58: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缅怀·传承

李艳庭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连日来,在纸上或朋友圈中,不少人正用或深情或惋惜的笔调,书写着对先人亲人的追思与缅怀;更多的人,冒着纷纷春雨踏上返乡的路途,只为回到故里,在先祖的坟前,在对话中铭记他们的养育之恩,在回忆往事中沐浴亲情、凝聚家的力量。

  有人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是的,清明时节,追忆过往,正是回望、铭记、传承家风的最佳时刻。把清明节的缅怀深化为传承,让好家风代代相传,是对先人最好的怀念。

  清明属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蕴含的感恩、传承,既赓续了华夏民族的根脉情深,也见证了千年古国文化基因的蓬勃茁壮。所有这些价值观与仪式感,无不在提醒我们:

  生在人世,无论贫富、无论老幼,都要向善;不忘亲恩,孝老爱亲;爱国爱家,感恩思进——因为,清明是一种契机,提醒我们停下匆匆脚步,认清来路,不忘初心。

  我们知道,“清洁而明净”是古人对清明节的解释。除了要让低碳、生态理念与时俱进地渗透到祭扫活动中,我们尤其要领悟到做事为人的道理: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才有清风拂面涤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清明之时,我们的纪念更是为了获取力量,坚毅前行——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前辈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与决心,以锐意创新、敢想敢干的担当,不怕创业艰难,无惧失败挫折,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去。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