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煎饼
崔向泽
煎饼是一种在北方地区深受人们喜爱的特色食品,尤以山东地区更为盛行。它的主要食材是玉米面。
其实摊煎饼说起来到也简单,简易的做法是:三块砖头垫起三个鏊子腿,鏊下烧火,待鏊子热了,用特别制作的油布,把鏊子上擦上油,舀上面糊,用扒子摊匀,用竹抿子抿实,少待烘烙,再把周边铲起,手捏着煎饼边,一揭,一张煎饼就成了。这些看似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是很有技巧的,面醒发过了煎饼酸,面不发煎饼黏;厚了煎饼不脆;薄了煎饼易碎成渣渣;鏊子上擦油多了一抿一堆,不成型;擦油少了,煎饼在鏊子上揭不起来;火大了,会糊;火小了,不熟,更不会香脆。所以各个环节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行。
妈妈得姥姥家山东籍邻居真传,摊的一手好煎饼,也是我们村里会摊煎饼的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她把醒面的程度、摊煎饼的火候、煎饼的厚薄都掌握得恰到好处,所以她摊的煎饼薄厚均匀,酥脆清香,再卷上大葱或凉拌萝卜缨,辣中带甜,酸中泛香,十分爽口。所以,每逢她摊煎饼时,我就蹲在鏊子边上吃,那个焦脆,那个香甜……
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妈妈在家里拉扯着我们姊妹四个。在那个特殊年代,生产队给社员们分的大部分都是玉米、高粱,少量的谷子、豆类,小麦很少。一年的口粮多半都不够吃,妈妈为了能让我们一年四季都有口饭吃,以菜代粮来维持。久而久之,我和几个妹妹面带菜色。为了给我们调剂生活,妈妈常常会给我们摊煎饼吃。每到过年,按照我们家乡的规矩,应该蒸些白面馒头,用来招待客人。记得那一年天大旱,家乡小麦缺乏,人们大都是用三分之一的白面掺和三分之二的玉米面做馒头。但妈妈拿不出白面来,只好摊了好多煎饼。那个正月,逢有客人来,每当妈妈将煎饼端上桌时,脸上总是带着愧疚的表情。然而,很多的客人吃了后,都说妈妈的手艺好,做的煎饼好吃。但妈妈总以为是人家在安慰自己,在客人走后,暗自叹息不已。
我参加工作后,母亲知道我爱吃煎饼,每次回家,她都要摊给我吃,临走还要让我带上一些,嘱咐我单位饭不合口时,垫补一点。我知道这是妈妈平日里省下来的,她总是说她和妹妹在家里咋都好凑合。我知道,我带的不仅仅是几张煎饼,那是妈妈浓浓的母爱和深深的牵挂!
后来,日子越来越好。妈妈不再为粮食发愁了,除了偶尔摊几张吃个新鲜外,也就不用再经常摊煎饼了。但是每逢我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回家,年迈的妈妈还是要给我摊煎饼吃。她在面糊里加入近一半的白面,再加入白糖,这样摊的煎饼,要比那加入高粱面的煎饼好吃许多!当她烟熏火燎地摊好煎饼,把炒好的蒜薹肉丝,卷入一张张煎饼里,递到孩子们手上时,妻儿们都说好吃!好吃!妈妈听说,满是皱纹的脸上布满了慈祥的笑容,喃喃地让孩子们多吃点、多吃点!
2007年,妈妈患上脑梗,躺在床上不能自理,但是她的大脑还清楚。妻子在家里照顾妈妈,我在单位上班。每次回家,我都要买上几张煎饼给妈妈吃。她吃着,脸上带着满足的表情,但在吃完后总能找出这煎饼的火候或者是发面方面的毛病,而后叹息地说,我不能给你们摊煎饼了。
再后来,妈妈去世了,但她永远活在我的心里!妈妈摊的煎饼,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