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云丘书院记略

2022-08-06 11:26: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云丘书院记略

□ 乔忠延

  云丘巍巍,清流潺潺。鸟语花香,书韵悠长。悠长书韵,千秋传承,与历史比翼齐飞,促人世变易更美。

  上古时期,帝尧委派羲仲在此观日落,制历法,授民时,又命后稷教民稼穑,此乃神州自觉教育初始宝地也。春秋时期,据传老子李耳云游下榻此壑,遂得名榻耳坡。榻耳坡,乃今日塔尔坡焉。汉朝始有书声,名为精舍。隋朝大儒王通,每至酷暑,移住云丘怀抱,借助清凉洞府,讲学传道,授业解惑。时至明朝,乡宁知县焦守己高瞻远瞩,兴办官学,游走城乡,遴选佳处。此地山环水绕,风景幽美,无丝竹之乱耳,无市井之烦心。云丘书院,应运而生。四方学子,慕名集聚。书韵诗声,萦绕仙境。淡泊以明志,宁静可致远,乡宁骄子金榜题名,遂登金銮宝殿,应对万历皇帝殿试。帝曰:简述家乡地貌。遂答:东西一条街,南北两座山。人饮泉中水,牛耕山上田。龙颜大悦,启齿赞许。此翘楚乃进士、兵部尚书郑崇俭也。明末清初,书院隆盛有加,分设五龙宫、八宝宫两庠,五百多名学子济济一堂,二十余位讲师轮番授课。晚清年间,方志大家杨笃名扬遐迩,先后编修《西宁志》《蔚州志》《代州志》等十余部。光绪五年,其担纲编纂《山西通志》,煌煌一百八十四卷,亲撰一百七十二卷。如此深厚学养自何而来?云丘书院也!其祖父杨陶执教此院数十年,父亲杨恩树与他曾先后就读。民国年间,革故鼎新,书院颖变校园,成为拥有初级、高级小学之完小。国学大师姚典中即启蒙发轫于此,晚年闻知光复故地,欣然挥毫题写“云丘山景区”。

  云丘书院,源远流长,新景区光前裕后,新时代再续辉煌!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