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村口的老杨树

2023-01-07 10:01: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村口的老杨树

仇振芳

  家乡,是一个魂牵梦绕、令人向往的地方,游子在外,对故土更是一往情深。我的老家——襄汾县张槐村的东口,长着一株杨树。每年春天发芽,夏季成荫,秋日落叶。它高大挺拔、根系发达,叶片大而轻悠,既无围栏,也无人管护,却一直健康成长。随着时光流转,杨树逐渐成为人们进村的路标。

  张槐村,位于襄汾县城北9公里处,西濒汾河,东临铁路,霍侯一级路从村东纵向穿过。这里地处汾河谷地,土沃水美,交通发达,盛产粮棉,是个富饶的好地方。据《张槐村志》记载:此树于1955年春天在村干部胡顺舟、张文华的带领下栽植,原先村的东西门口各植一株,现仅存东门口这一株。

  到如今已过去了67个年头,杨树身高18余米,周长2.5米,仍枝繁叶茂,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心中,他就像一名边防战士,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酷暑严寒,日夜坚守,岿然不动。他每天迎着朝阳,目送劳作的人们远去。傍晚笑迎暮归的劳动者,平安返回幸福的家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他年复一年地看到了张槐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复一日地目睹着许许多多的张槐人离开村庄,去求学、参军、务工……又见证着一辆辆新购的轿车入村、许多新人嫁到村内……党的富民政策使村民们甩开膀子大显身手,生活蒸蒸日上。田、林、渠、路,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汽车、摩托、农机进入寻常人家,部分人家还在城里购置了楼房和商铺。村容、村貌、村风焕然一新,古老村庄正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进。

  细雨纷纷,思绪绵绵,儿时记忆萦绕,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句浮现脑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啊,我从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襄汾、安泽、乡宁、洪洞、尧都5个县(市、区),至今已过去40余年,但依稀就在昨日。村庄里那可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存着我的思念。

  如今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在秋风的伴随下我再回故里,乘坐的201城际公交在村口附近就有车站,下车行走在村口的大道上,远远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那棵大杨树,他依然那样伫立着,走近他,再近,我看到了被风吹着摇动着的欢快树叶,听到了发出沙沙的欢乐响声,似乎是在欢迎回归的游子——儿时的伙伴,现在的老朋友。可不是嘛,树龄长我七岁,属于同辈,但他60多年来从小到大,由细变粗,却从未离开过故土;而我离开了村庄,离别了杨树,出去工作,先后在十余个岗位上工作。从入职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像眼前的这棵大杨树一样,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不图回报,为人民站岗放哨,为村民祈祷平安。我像看大哥哥一样的深情望着杨树,慢慢走近,向他行注目礼,从心底里说:“杨树哥,我回村看你来了,你好啊”!我仰望着他,抚摸树皮,拥抱树身,似乎感觉到了他的体温和脉搏,还有轻轻耳语。他依旧那样傲然耸立、扎根泥土、枝繁叶茂、高大粗壮……

  愿你像军人一样刚毅挺拔,守护村庄;愿你像大山一样巍峨雄壮,为村民遮风挡雨;愿你像迎风招展的红旗一样指引我们前行,鼓舞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心头的冬天

 

下一篇: 【散文】品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