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宗泽 最懂岳飞的“赵城人”

2023-03-18 09:43: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宗泽 最懂岳飞的“赵城人”

高路

  很多观众看了影片《满江红》后,在剧场里情不自禁高声吟诵起岳飞的《满江红》。可见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感人至深,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的罪恶行径,千夫所指、万民愤慨。

  细读宋史,才知道提拔岳飞,给岳飞提供了施展身手广阔舞台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

  宗泽,原是为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士,从小豪爽有大志。在后来的做官生涯中与赵城县有过一段不解之缘。宗泽在赵城当过几年县令。与赵城人相处十分融洽,自称是半个赵城人。为是,宗泽也算洪洞赵城人,写下以上题目。

  宋史中说:“岳飞时为秉义郎,因犯法即将被处刑,宗泽见之,甚奇。曰:此乃良将。时人攻急,宗泽命其率五百骑兵反击,岳飞得胜返回。宗泽马上升岳飞为统制”。这说明宗泽慧眼识珠,是发现岳飞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对岳飞来说,宗泽有提携知遇之恩;对当时的南宋来说,宗泽有发现推荐人才之功。没有宗泽就没有岳飞,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有以后声势浩大、兵强马壮的岳家军。

  宗泽性格耿直率真,心直口快,敢作敢为。他刚上任时,到黄河边的河南陶县任职,朝廷发檄文让其视察黄河堤防设施。刚接到檄文,宗泽长子因病去世。面对此状况,宗泽对家人交代了后事后,即刻动身。先公后私,为国不计家事。

  后来几经辗转,宗泽来到晋州赵城县(今山西洪洞赵城镇)当县令。赵城人性格豁达,耿直剽悍,爱打抱不平。这与宗泽的性格正好吻合,宗泽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说不清是宗泽感染了赵城人,还是赵城人感动了宗泽,宗泽在赵城干得如鱼得水。没多久,就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官民关系十分融洽。

  当时,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洪洞赵城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领兵打仗的宗泽,自知身上的担子很重。他走遍赵城的山区、丘陵和盆地,访贫问苦。在此基础上,他兴修水利,修渠引水,在赵城城西南汾河边开垦出一片沃地良田。又从太行山霍岳南麓挖渠引水,来灌溉土地。他又根据自己在衢州龙游县办学的经验,设校办学,聘当地有学问的乡儒为师,设堂讲学,使赵城世风变化很大,社会治安良好。宗泽这些举动,深深影响了当时的赵城人。人们知道宗泽不仅喜欢舞刀弄枪,还是综合治理的高手。

  宗泽经常下去走访,在安排好民生,鼓励人们搞好农业生产,多打粮食,过好日子外,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时刻教育百姓。他鼓励赵城百姓习武练兵备战,时刻准备抗击金兵。他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当时的赵城人。

  鉴于赵城是战略要地,宗泽建议在县内训练一支精良军队,以备战时急用。可由于朝中奸臣的阻拦,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尽管如此,赵城人对宗泽的信任和敬佩却一直未减。有许多赵城人追随他左右,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立了不少战功。宗泽亲切称之为家乡兵。

  宗泽后来离开赵城,到京任留守。在这期间,他20多次上书朝廷,力主还都东京。但由于朝堂上主和派多方阻拦,均未被采纳,加上自己给予很大希望的学生岳飞,被秦桧一伙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风波亭。公元1126年7月29日,眼看收复故土无望,宗泽忧愤成疾,病疽于背。他在病中仍鼓励诸将:“尔能为我歼灭同仇以成主上恢复之志,虽死无恨”。 后来,70岁的宗泽在江苏镇江含恨而终。开封百姓悲痛欲绝。赵城人民闻之潸然落泪。

  “死之日,都人为之号恸,朝野无贤愚皆相吊出涕,三学之士千余人为文以哭泽”。

  宗泽虽然离去,但这种性格深深影响着洪洞赵城民风民情。传统文化对人熏陶总是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今天洪洞赵城人敢作敢为,敢于坚持正义的行动里难道说没有古代宗泽时代的影子?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