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拜谒烈士陵园

2023-04-01 11:35: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拜谒烈士陵园

□ 杨凤鸣

  前年深秋的一天,我正在鼓楼下拍照片,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小伙子朝我走来。

  “这是临汾鼓楼吧?”

  “是的。你哪里人?”听他不是本地口音,我问。

  “山东。”

  “来旅游?”

  “是来替爷爷完成心愿的。”他边拍边说,“爷爷今年九十多岁了,曾参加过解放临汾战役;现在行动不便,记忆有些衰退,但提起临汾战役却记得清楚;他有个心愿,有生之年想再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一次来,我要多拍些照片和视频……”朴实豪爽的山东小伙儿,竹筒倒豆子般道出“来由”。

  目送小伙远去,我想起了四爷爷。他也参加过临汾攻坚战。1948年,在战争中牺牲。老院的门楣上曾挂过烈属的匾牌。多少次有过到临汾烈士陵园祭拜爷爷的念头,却总被一些杂七杂八的“正事”所拖累,祭拜爷爷的事也一拖再拖。择日不如撞日,我坐上了通往烈士陵园的公交车。

  阳光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朝着旗帜的方向,我走向陵园。知道我的来意后,工作人员打开电脑,输入杨玉山,屏幕上显示出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告诉我,杨玉山烈士就在陵园中,在临汾攻坚战中牺牲的英烈有7000余名,园中有名有姓的有1000余名。其中有些烈士遗骨供奉在英烈冢内,而有些烈士没有遗骨,只有姓名刻在纪念馆里,更多的是无名英雄。

  园里很静,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前、在十座英雄冢前,我摘下遮阳帽,深深地鞠躬三鞠躬。英雄冢上镌刻的一副副苍凉悲壮、豪迈激昂、催人奋进的挽联,将我的思绪带入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呐喊厮杀的战场……

  在纪念碑东侧的临汾英烈纪念馆中,我一眼就在临汾攻坚战临汾籍革命烈士英名录展板上看到了爷爷的名字,时隔九十载,我与爷爷竟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了!激动、欣喜、悲痛、自豪、愧疚……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站在英烈板前,我的脑海中闪出一幅幅奇幻的画来:18岁的爷爷,在村头的槐树下,一步三回头,辞别亲人;20岁的爷爷,扛着展柜里摆放的那把歪把子机枪,推着展台上摆放的炮架,与战友们一次次冲向敌军;子弹穿透了他们的胸膛,鲜血染红了他们的衣裳……我还有好多话想告诉爷爷:您离家时那条坑洼不平的土路早成了水泥路;村人也不用在深沟里挑水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吃的更不缺了,餐桌上有了鸡鸭鱼肉;穿着也跟着时令潮流,不像您离家时补丁摞补丁,一身粗布衣穿了又穿;大部分人家在城里买了水电气暖俱全的楼房;几乎家家都有了小轿车……您向往的好日子,好光景都实现了……

  “爷爷,老爷爷在哪里?”一声稚嫩的童音打断我的思绪。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引着一位四五岁的男孩,朝这边走来。长者指着名录板上洪洞县的一个名字说,这个就是。孩子仰起脸,说我没见过。长者笑笑,说我也没见过,可他永远活在爷爷的心中,我们要记住他,记住他们,长者指着满墙的英烈们说,“这是我的重孙。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临汾解放也70多年了,7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国家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了,好日子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感谢他们……”

  与老者告别,我坐上了公交车。看着车内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偎在一起的情侣低低地笑着……我又想起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些话: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请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