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陪伴我成长

2014-03-22 09:57:56 来源:未知

编者按 古人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不是小事,不是私事,好家风利民利国,相反则害人害社会,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采访多位知名人士、企业家、作家和普通民众,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思考。什么是家风? 家风”的内涵是什么?现代家庭如何培养和传承优良的家风? 201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伴随着一个个活灵活现、形式各异的大众人物,栩栩如生的述说各自的独特家风。让人感觉到这个系列报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也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回顾自己走过的几十年漫漫旅程,家风,无时不在陪伴着我成长。

小时候,奶奶就教育我们兄弟几个见人要主动打招呼,做一个有礼貌的人;爸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家都比较贫穷,尤其是我们家兄弟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多数人家儿女都上不起学,但是爸爸省吃俭用,愣是让我们兄弟都能够进学校读书,用我爸的话说,将来没有文化当个睁眼瞎绝对是不行的。

小学四年级一天放学回家,肚子实在是饿得不行了,见路边河岸上长着红薯,四周没有人,钻进去用手挖了三四个,用袖子擦了擦就啃了起来,剩下的偷偷地放进书包里,一回到家找地方正准备藏起来,却被爸爸发现,责令我跪了半晚上,爸爸说人穷志不能穷,我们家祖宗八代没有当贼的。

14岁那年,母亲的腿一下子不能走路了,这对于靠工分养活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我作为家里的老大,主动提出不上学了,回家顶妈妈去上工,爸爸虽然舍不得,但也没有办法,默认我辍学顶妈妈去挣工分。两年后,远在新疆的伯父知道此事后,让我到新疆重新走进学校,每次爸爸都会给我写信,一定要听伯父伯母的话,和兄弟姐妹搞好团结。后来参加了工作,爸爸知道我是干会计工作,每次爸爸的信里说的最多的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一次回家探亲,爸爸带我去买东西,见到路边有个要饭的,他毫不犹豫掏出了10元钱。后来居然为了一个商家五分钱没有找给我们,和别人争执起来。为此,爸爸告诉我,虽然五分钱不是什么大事,但那是属于我们的,给要饭的钱那是我们在帮助别人。

结婚后,和伯父分开住,爸爸来信告诉我,一定要经常去看伯父,人不能忘本。

伯父瘫痪后,我每次去帮助他理发、洗脚,都会看到他泪流满面。虽然那时他已经说不出来话,但我感觉到他是感动,我安慰他说,伯父,这是我应该做的,这10多年如果没有你,我哪里还会进学校,还会有一份比较安逸的工作。

而今,我的工作换了又换,爸爸每次电话里说得更多的还是那些,不管到哪里,都要和那里的百姓打成一片,百姓才会信任你。

现在全国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发现原来我们家的家风也与这有关,我要感谢父母,感谢家风,是家风陪我慢慢成长。

作者:丁梅华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