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每年的清明节,似乎都要淅淅沥沥地下点小雨,仿佛老天被人们思念已故亲人的悲伤所感动,要情不自禁地落下几滴眼泪来。想想看,细雨朦胧,天地苍茫,一抹浅嫩的绿色若隐若现,空气中便多了一些迷离忧伤的味道。坟头的青草刚刚冒出头,湿润的泥土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儿,怀想故人昔日的音容笑貌,不觉间恍若隔世,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如天空飘散的雨丝,挥挥洒洒、延绵不绝。
小时候的清明节,常常跟着母亲去外婆家给故去的外公烧纸。那时实在是太小,没经历过生死离别,不懂得悲欢离合,自然不明白母亲那浓浓的忧伤的来处。母亲往往准备了香箔、纸钱,以及各种各样的吃食。当然,酒是少不了的。母亲提着篮子走在前面,我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到了坟前,母亲把篮子里的东西一一摆放整齐,嘴里喃喃地说着话。那时我小,但隐约知道,母亲是在跟故去的外公说话。可是,我却有一个很大的疑惑:母亲说的这些话外公能听到吗?记得我七岁时,最疼爱我的外婆去世了。外婆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任我怎么呼喊都不再动一下。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恐惧和无助,我使劲摇着母亲的手,哭喊着:“妈妈,你快让外婆醒来呀。”是的,我还想让外婆带我去赶集,带我吃甜甜的棉花糖,还有炒的焦黄的凉粉。还想听外婆亲昵地叫我“妞儿”,还想在犯了错后,躲在外婆的怀里撒娇。我哭得声嘶力竭,母亲并不答言,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滴落……及至慢慢长大,我才懂得生死离别的残忍和无奈。清明和母亲再去外公外婆的坟头时,我也会絮絮地跟他们念叨,跟他们述说自己对他们无尽的想念。只是,此时不再有抓耳挠腮的无奈,更多的是一种对怀念的寄托。母亲说,刚刚失去外婆时,她难过地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只要想起外婆,心里便会有抑制不住的悲痛,简直痛彻心扉。而到坟头给外婆烧纸时,更是止不住地痛哭。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悲痛渐渐藏在了心灵最深处,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但不提及并非不想念,每逢清明,当我们前往故去的亲人的坟头时,那些飘散在细雨中的怀念便纷纷重现,一点一滴地汇聚起来,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忆、怀念,把那些隐藏在心底的对亲人的爱全部表达出来。回去时,我们便能收拾心情,继续生活里新的旅程。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