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麻烦事,记得找老鲁”
——记襄汾县南贾镇司法所所长鲁树科
临汾新闻网讯“上午要给两户人家调解,办一个‘解矫手续’,我就不吃早饭了,要不怕办不完,这伏天又闷又热,让群众再跑一趟心里不忍。”“你咋也得吃了饭啊,总这样身体哪受得了呀?”“路上买个饼子凑合凑合,不能误了事!”说着,鲁树科关上房门,匆匆赶往25里以外的单位……这样快节奏的生活,鲁树科已过了28年。1987年7月,从省司法学校毕业的鲁树科回到襄汾,当了一名司法行政干警,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调解中心奔波十余年后,2006年任职南贾镇司法所所长。基层站所条件艰苦、人员匮乏,鲁树科既当所长又当兵,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经济官司、社区矫正、法律援助,鲁树科样样都管。
化解大要案 干事“蛮拼的”
马某某,南贾镇有名的上访户,十几年来,镇、县、市的有关部门跑了不知多少遍,就为了一件事——土地纠纷。这件事上级部门也多次做了相关批示,可是案情复杂、涉及人数众多,一直没有解决根本。2012年,南贾镇党委指派鲁树科调解这个案子。鲁树科把和这个案子有关的8户农户家跑了个遍,不厌其烦地讲《民法通则》《物权法》的相关规定,8户农民经不住他一次又一次的“普法”、开导,思想的心结打开了——毕竟自己耕种他人的土地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属于侵权,应该退给土地的主人马某某。讲法还要讲情,鲁树科随即又张罗着让8户农民和马某某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历时一月,当事双方握手言和,圆满结案,案件办结当晚,鲁树科终于睡了一个踏实觉。
2014年8月,邓庄镇鄢里村六组100余口村民将临汾祥华汽贸公司的大门围挡得严严实实,公司无法正常营业,就组织几十名员工到襄汾县要说法……突发事件的背后,是双方土地补偿款达不成协议,虽然邓庄镇党委、镇政府进行了多次协调,但还是没有结果。
“事情很棘手,老鲁上手吧!”襄汾县司法局指派鲁树科配合邓庄镇党委、镇政府化解这一突发事件。鲁树科临危受命,一连十几天,天天冒着连阴雨跑村入户,做群众的说服、疏导工作,与祥华汽贸公司负责人沟通协商,促成双方达成了协议:祥华汽贸一次性付给鄢里村六组140余万元土地补偿款。
补偿款到位,鲁树科来不及松口气,就又被请到了鄢里村。原来,六组的群众因为这笔补偿款的分配乱成了一锅粥。按户口分还是按人头分?户口在娘家的外嫁姑娘能不能分红?利益交织下,村民们各自成派,各成观点。“按法律规定,制订一个公正公平、不偏不向的分配方案出来,这样闹,谁也拿不到钱!”鲁树科赶到现场,情理法并用,快刀斩乱麻,控制住了不断恶化的事态。最终,一个群众认可的分配方案在鲁树科的把关指导下拟订出炉,鄢里六组群众领到了自己应得的补偿款。
心有法律秤 断案“妥妥的”
鲁树科一直保持着记工作笔记的习惯,翻开他的工作笔记,到处都有类似的纠纷调解、法律援助记载:“案情介绍:2014年3月2日,南贾镇西牛村的张某将自己在北京的饼子摊位以26000元的价格,转让给南贾镇东刘村的张某小两口,当时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处理办法:针对此矛盾纠纷,电话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司法所进行详细调查询问,向他们宣传了《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处理成效:双方最后达成调解协议,由张某补偿贾某小两口经济损失2000元,双方互不追究。事例感悟:此案之所以发生纠纷,关键在于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双方基于同乡关系碍于情面,没有签订书面转让协议……”
离婚纠纷一劝和、二冷处理、三谈心、最后定乾坤;老人赡养纠纷以孝为先、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年的案件记录习惯,让鲁树科得以在处理众多基层纠纷矛盾中总结出了一套“断案秘籍”。到南贾司法所10年来,鲁树科调解了各类民间纠纷400余起,没有一起转化为刑事案件。
司法“老黄牛”口碑“杠杠的”
2015年1月23日上午,难得有闲的鲁树科刚坐在办公桌前精选社区矫正人员的下期学习材料,手机就响了,是南辛店乡东王村妇女王某打来的。去年,王某的丈夫宋某某在湖李村史某鸡场打工,帮忙安装空调时摔伤,治疗花了好几万元,史某以宋某本身有病而且不小心为由,拒绝支付医疗费,王某夫妇无奈之下申请了法律援助。接到指派后,鲁树科积极介入、多方调查,帮起写起诉书、跑法院……忙前忙后,最后,王某夫妇获赔两万元。王某有心请鲁树科吃顿饭,却被他“别让我犯错误”一句话给堵了回来。这次,王某家的枣树被人砍掉了,她向鲁树科寻求法律援助。电话这边,鲁树科耐心地告诉她:“你先到县法律援助中心登记,然后中心会安排人员给予援助,如果有什么问题,咱们再联系……”20余年来,鲁树科接待群众来访15000余人次,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6000余份,参与处理信访案件百余起,为贫困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400余件,为当事人追回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工伤赔偿金、交通事故赔偿款等共计500余万元。
南贾镇张坦村的杨某某被玉米收割机伤致瘫痪,近20万元赔偿款拿不到手,鲁树科给他代写起诉书、调查立案;社区矫正人员需要法律教育,鲁树科认真解读;贫困服刑在教人员家属需要帮助,鲁树科送去米面粮油……一年365天,天天工作日,鲁树科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驮着理法,哪里需要去哪里。他说,“基层工作零碎繁琐,不使足劲儿,拿不下来呀!”2012年12月,他负责的南贾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有了麻烦事,记得找老鲁!”这是南贾镇周边十里八乡群众经常说的“口头禅”。而年过50岁的老鲁还是那样的忙碌,忙着他的司法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忙完了南贾镇范围的,又被指派到其他地方……(张建华 郑少婕)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