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诗文流不尽

2014-04-10 09:00: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翟耀文与我是同事,又同道,二十余年,从农业银行到农业发展银行,一路同行。他是我诗词入门的引路人之一,我们之间常有同题同韵的诗词唱和。他是个多产作家,数不清这些年出版了多少书,也说不清我给他写过几篇赏析文章,有的还荣登序言之尊位。有意思的是他几乎每每出版书,都要与我联系,一句话:知己知彼,方能入情入理。

翟耀文,土生土长尧都人。他的诗文作品大多以尧都情怀为主题,年年岁岁都有歌咏脚下这块土地的诗文从笔底流出。他在诗界的影响很广,不但是山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临汾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而且还身兼省内外文化界很多职务,因此,他的诗文创作的题材也很广,既关注世间万象,也关注诗友文友,几乎是几年为一个历史阶段,便有数十万字的成品,将这个时期的作品收集一处,整理出版是很自然的。近期出版的诗词曲楹联以及散文作品,就是他最近一个阶段文字收获的展示。

我收藏有他出版过的不少诗文集,我觉得其中有些是很有社会价值的,比如,2003年,他出版的《高山流水集》,既有他的诗词作品,也有他编辑的格律诗基本知识,对于初进诗词大门的诗词爱好者,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2005年,他曽倾情编著了《历代名家咏临汾》一书,上下两册,工程浩瀚,从远古的《击壤歌》,到当代诗人歌咏临汾的诗,他用了多长时间收集,尚不知,但他是利用乙酉年从初一到十五的时间,闹中取静,整理、勘校、编著乃至交卷的。可见他对诗词和尧都文化的热爱有多深。在那之后的几年里,我有机会到临汾,总在一些景点上看到这套书,我觉得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我为耀文高兴。

耀文退休后,致力于临汾诗词学会的成立以及春晖、汾水等诗社的组建。临汾诗友们很活跃,耀文在其中是先生,也是核心。同时,他独自高歌唱大千,佳作连连。令我没想到的是,他除了诗词曲联的创作外,还有大量的散文作品问世。没几年的功夫,诗词曲联集《独自高歌》、散文集《鸿爪雪泥》以及《诗词楹联写作技巧探索》的书稿,就又摆到我的案头了。

非常佩服他,洋洋数十万言。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文人,笔底诗文是流不尽的。

首先,我觉得耀文将写作当成一种生活状态!“脑子不动要生锈”,千真万确!勤思考,常写作,必然会激活脑细胞,延缓迟钝。耀文退休后,一刻也没有休息,这是他生活的出彩之处!其二,“懒汉的田地里是长不出好庄稼来的”。耕耘,必须勤奋;文章的素材也和海绵一样,总也挤不干。耀文有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出版了几本书已经成为过去,脑子里酝酿的东西又逐渐浮出脑海。只要在生活的进行之中,激情随时涌动,新的故事不断发生,写作的题目常出常新,因此,这套书出版之后,他的写作仍然不会封顶,说不定几年之后,我还要为他喝彩!耀文有一种境界,一种我还没有达到的“莫问收获,但求耕耘”的境界。这是他为所有的以写作为生活状态的人立了一个标杆。生活对于他来说,真是海阔天空,湛蓝无比。

诗人既写诗,又写散文的不多,以我自己的体会,诗与散文创作的思维是不一致的。有这样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陈毅元帅随同彭真出访,回来后写诗,请毛泽东主席修改,毛泽东主席给他复信中说道: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公曹》之类,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

可见,诗与散文之区别,诗词与散文创作要遵循各自的规律和要求,方为得法。我写散文多一些,诗的比兴掌握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和差距,而耀文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也就是说,他写的诗像诗、文像文。对于文化极其厚重的临汾,耀文无疑是守望者,也是弘扬者。仅凭这点,我就十分的敬重他。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