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彘原址”不是“猪园子”

2017-03-01 20:57: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王隰斌)2月24日,“猪园子”里的石碑见报后,引起了社会关注。特别是对周朝文明史颇有研究的我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周文洁,2月26日约见记者,并称是“彘原址”而不是“猪园子”。

  “在《尚书》中明确记载有‘周历王返彘’故事,为寻找‘彘’地,我查阅了许多史书,凡是书中记载周历王生活过的地方,实地考证查找均没有结果。”耄耋老人周文洁回忆。十几年前,他来到了洪洞仇池村,这里有许多红山文化层,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一天,村民告诉他“猪园子”里耕犁时经常能捡到绳纹陶片。他就问村民,那地方养过猪吗?村民告知那只是一个地名,与猪无关。村民介绍,那是一个三面环沟的垣面,进出只有一条路,猪园子”是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称谓。

  而周历王返彘确有此事,历王墓就在霍州境内,周历王发生民变的地方大约在陕西咸阳附近,古时称镐锦的王国,他在镐锦呆不下去了,又返回了“彘”地,而仇池村一带有丰富的东周文明遗址。而史书记载的“彘原址”就是当地百姓称谓的“猪园子”。

  字典中“彘”是大野猪的意思,因此,老百姓称这里是“猪园子”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的汉字有象形、表义、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类型。而“彘”字属于表义字。这就说明,在远古时期,仇池村一带有一个以狩猎大野猪的部落。在霍山脚下的霍州、洪洞,人们在耕种时经常能挖出硕大的白骨、獠牙,直到今天,霍山的野猪也是成群结伙,经常下山祸害庄稼。

  现代考古发现,早先,人们将“彘”姓视为至高无上的国姓。在陶寺遗址22号古墓中发现,中间陪葬是“彘”,四周摆放的是40片“彘”体,左右两边各有三个“簇”,也就是远古时期的“弓箭头”。从中可以看出,远在4000多年前,人们对“彘”的崇拜。还有一种说法是,彘”氏部落不断迁徙,当迁徙到陕西咸阳附近镐锦王国时,进入周朝文明,后发生民变,才有了“周历王返彘”的典故。周历王后就葬在彘国境内。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