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尧都区大阳镇官雀村有四口老井,井深水甜,汩汩不绝。随着自来水进入各家各户,老井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符号、脑中的回忆,老井里蕴藏的文明已鲜为人知。
“我们村有四口老井,看似非常普通,但这里边印证着古老文明。”官雀村村民杨生华介绍,这四口老井年代久远,已无人知道挖掘于哪个年代,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四口老井处在一个地平面上,深度一致,每口井都是365米。”对于官雀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井的记忆如井绳在石条上磨出的印迹,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心里。村民杨全凤介绍,那四口井深且宽,在自来水进入家户以前,人们舍得吃、舍得穿,但却舍不得喝,不是因为老井的水量不足,而是每提取一桶水都特别困难。
“几口老井都一样,井深绳长,绳子在辘轳上缠成一大盘,一两个人根本弄不动,打水需要3个年轻小伙子配合,每次两只水桶上下,实上空下,空下实上,一人摇辘轳,其余两人一人一边,实水桶一边往上提,空水桶一边往下拉,上一桶水就是‘一年’。”
官雀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最近在填埋一口老井时发现的石碑上记载,在“大明国”天启”年间,官雀村属“平阳府长命乡尧风都”。而据村里老人代代相传,官雀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得尧风遗韵,以“文明”而闻名四村八乡。村民介绍,石碑上“尧风都”的记载绝非浪得虚名。
“上一桶水就是一年。”老人的话里有话,这句简单而普通的话则藏着数百年的文明。
提到井,村里老人都会提到村子久远的历史,都会提到尧王。平阳是尧王建都之地,官雀古属“尧风都”。井为尧王所发明,尧王在古平阳,划定九州、实行禅让、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教民稼穑、发展农耕,开创了上古“尧天舜日”的理想盛世。官雀村的水井,不仅是尧都遗风的传承,而且与尧王钦定的历法息息相关。
“四口水井代表四个季节,每口水井365米则代表一年有365天。”村民李彩肖介绍,提一桶水就是365米,如同一年的时间,有用水困难、节约用水的用意,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尧王发明了水井,吃水的时候不能忘了挖井人,也不能忘了发明水井的尧王,一代一代传承尧王的仁爱美德。”
如今,经历过无数沧桑风雨的四口水井,已经全部被自来水代替了。记者了解到,一口井已经在房屋建设中被填埋,一口井由村民用石板遮住井口保护起来,其他两口井命运类似。然而,这四口养活过官雀村无数代人命运的老井,和它流传了无数代人的故事及古井背后的文明,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中湮灭,如今它们已经引起村民的关注和重视,老井的历史和文明正在被编入村民编辑的书籍和族谱中,让更多的人记住那些被遗忘的老井,传承古老的文明。
记者 赵文家 张春茂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