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桥村是侯马市大村之一,因村东北过去有一座木桥,是明清年间侯马驿站至闻喜县涑水驿站的驿道必经之地而得名。驿桥普济洞属明清建筑,据《新修曲沃县志》第七十五卷第五条载:“普济洞,在驿桥村,明万历间建”。
普济洞,俗称驿桥洞,现更名为普济寺。此寺院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道光年间增修扩建。普济洞地处古驿道旁,是来往行旅必经之地。当年,驿桥村人徐登云行善积德,他为解除行人旅途劳顿,凿洞、打井,为他人提供休息场所。徐登云历经艰辛,与众善主化缘敛资,在这里修建成此寺院。据普济洞最后一代和尚成来(隘口人)回忆,普济洞原有寺院三座,场院两处,门72道,房舍100余间,耕地达300余亩。1997年秋,此寺予以重修,五台山高僧释义海法师为主持。院内北有供佛窑洞三孔,窑洞前的古桧、柏树历经沧桑,高大苍劲,紫藤缠绕,蔚为壮观。清光绪年间猗氏邑令陶自悦曾路过此地,稍事休息,咏诗《憩驿桥洞阴然成咏》:行人树根坐,清风树边多。轻云树梢过,好鸟树闲歌。行人起还去,鸟歌空若何!
普济洞原来仅存砖砌枕头窑一孔,横断面阔三间,窑洞前建廊房三间,面阔12.5米进深2.7米,现已不存。窑洞前4米处并排栽植柏树两株。作为寺庙的附属文物,这两株古柏由于树龄较长,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属于文物保护范畴之内。普济洞内原有清顺治二十六年\康熙十六年、四十年的《水陆画》三十余轴,现珍藏于侯马市博物馆。 (锡刚)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