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好友告知,他发现了一份乾隆年间的圣旨,并发来了照片。记者通过整理发现,这是1737年(乾隆二年三月六日)乾隆皇帝对太原府文水县训导任兆祥的父母任翼应夫妇的表彰通报。
该“圣旨”为绫制作,距今279年,由于年代久远,四周已破损。圣旨”由满文、汉文组成,汉文无标点、无断句、也无分段。汉文小楷字正方圆,满文如行云流水,彰显 了书写者的功底。原文为(记者断句,如有误敬请原谅)“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设官分职,昭器使之,无遗锡类。施仁嘉蒙恩,于伊始尔,任翼应乃山西太原府文水县训导任兆祥之父。秉心醇朴,饬行端方,教诲怀古之勤政事,本贻谋之善。兹以覃恩貤赠尔为修职佐寺郎,锡之勒命于戏一命,得以逮亲遂应旷典庶政期于称职,永荷荣光……”落款时间为“乾隆二年三月初六日”,满文上的乾隆朱红印迹清晰可辨。
圣旨中的“奉天承运”在清代是一个专用词。奉天是沈阳市旧称。1625年,后金(清的前身)迁都沈阳,并改沈阳为盛京。清兵大举入关之后,建都北京,沈阳作为留都。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今沈阳设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开始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易帜,服从于南京国民政府。自1929年起,奉天重新改称沈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植下伪满洲国成立,沈阳再次被更名为奉天,直至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重新使用沈阳作为市名,沿用至今。
“圣旨”两边似现在字画的卷轴。经查找资料,以“圣旨”轴可区分官员官位高低,一品为玉,二品用犀,三品与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文官与武官也有区别,锦锻有区别,男女用料也不同。文官一品云鹤锦,用玉轴;二品狮子,用犀牛角轴;三品、四品瑞荷,用抹金轴;五品瑞草,用角轴;六品、七品用葵花乌木轴;八品、九品同样用葵花乌木轴。该圣旨轴为葵花乌木轴,显然任兆祥的官职不在七品之上。
朋友介绍该圣旨中的人物可能是汾西人。经查阅1988年再版的光绪八年版(1880年)《续修汾西县志》,卷五第155页有“任兆祥,文水训导”字样。清代训导是文官官职名,约为从七品,辅佐地方知府,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至此可以断定,该圣旨中的人物的确是汾西人。至于是哪个乡镇、哪个村之人有待进一步考证。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