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月24日,本网刊发《“祇台姚记”黑罐上的文字期待揭秘》一文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2月25日下午,经过热心读者的介绍,记者见到了临汾瓷收藏爱好者李师傅,他揭开了“祇台姚记”之谜。
“这是一个典型的酒罐子,生产制作年份为清代,是临汾窑瓷器。”李师傅介绍,黑罐上有一圈露胎,这是临汾窑瓷器较为独特的制作工艺。这样的好处是烧制瓷器时,瓷窑内可以增加器物。如果没有露胎,瓷器与瓷器相互接触,瓷器烧制成后就会造成相互黏连。有了露胎,在露胎处可以扣放同样露胎的器物,这样就可以烧制更多的瓷器。”李师傅介绍,陶瓷有露胎,一方面可以使瓷窑多烧制器物,一方面可以方便写字。原来的家户,不仅在瓷器上写字,也在其他如碗、木质、铁质等器物写字,一般为“地名+姓氏或姓名”,为的是东西被借用后,可以依照文字进行区分,方便找回。
“黑酒罐上的‘祇台姚记’,说的就是‘祇台’村的姚姓主人的记录或标记。”曾在吴村镇下乡两年的李师傅介绍,‘祇台’可能是以前的一个村子,也可能是村子内一块地方的称谓。三四十年前,我在吴村镇下乡时还有‘祇村’这一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一些小村子的名称就消失了,或者更换了。器物上的记录,则可能会唤回好多人一个时代的记忆。”随后,记者查找了大量资料,在尧都区吴村镇并未找到“祇台”或“祇村”这一村庄名或地名。但黑酒罐上的记录,则给那个村庄或村庄内某个地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