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走进晋国博物馆,根本不知在那样的场景、那样的地方会获得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那样一种感受,一种空的彻悟,一种复杂的感伤。感觉从此不再是漫长的一生一世,而是有限的一生一世。感觉历史的变迁、大自然的永恒、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感觉一百年、二百年、六百年也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以前我只能从书本里了解晋国,但有了晋国博物馆不一样了,晋国会因为这座博物馆而刻在你的记忆里。第一次来到晋国博物馆广场,远看造型灵动的建筑群,就感受到一种浩瀚的气象。进入大门,迎面矗立的大型晋国车马出征群雕令我肃然起敬,晋文公巍然屹立在雕塑中央,挥手前方,左右为文臣武将和手持武器冲锋厮杀的战士,脚下是战马奋蹄奔驰的四马战车,气势剽悍,霸气十足,动感强烈,展现了当年晋国开疆拓土、征战四方、强军兴国的霸国风范。再向博物馆两侧望去,东西文化墙以花岗岩深浮雕篆刻的30幅石雕壁画辉映着晋文化的灿烂。
跟随导游进入下沉式展区,一件件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历史文物精品,讲述着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真真切切地,晋文化就是在我们脚下这片沃土上孕育、生长并延续下来。此时此刻,我们眼前的遗迹和文物讲述了从传说中的周成王“剪桐封唐”开始,晋国历经燮父改晋、曲沃代翼、献公拓疆、文公称霸、迁都新田、三家分晋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从公元前1039年初封,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这个在春秋战国时期雄霸中原的诸侯大国,经历了664年、38位国君的漫长历程,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晋文化。
从晋国史展来到考古发掘史展,一幅幅图片展现了我国三代考古人半个世纪以来“寻寻觅觅找晋迹,沃野百里览地书”。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李伯谦等老一代考古工作者,投身田野,一边发掘,一边研究,以大量的考古事实为依据,揭开了古老晋国神秘的面纱,弄清了前前后后的历史脉络,使参观者顿生无尽的敬慕之情。
最有视觉冲击力的是晋侯墓地遗址展。进入展厅,会有种莫名的紧张感,那种收紧心脏的感觉就仿佛在看充满了悬疑的惊悚影片。展厅内4组9座泱泱墓葬(晋侯燮父、晋献侯、晋靖侯、晋穆侯夫妇墓)和西周时期随葬车马最多、规模最大的车马坑,触目惊心,真是悲壮中的“悲壮”。车马殉葬制度是多么残忍,地位越高的人,随葬的车马越多,这种制度在历史上竟然延续了千年。
我久久地在展厅里徜徉。在8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陈展手法,纵横交错,虚实相间,穿越时空,以物说史,以史带人,给参观者营造出一种亲临其境的独特氛围。晋国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沧桑,以及渗透其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会为每一位参观者留下丰厚的文化滋养。
馆长孙永和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说起晋国来滔滔不绝。他将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晋国博物馆”视如自己的孩子。他说,这个博物馆不仅是山西省第一个展示晋文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而且对于改变山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文化产业结构将起到肇始作用,是实现山西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和产业转型的一次开创性尝试和实践。
走出博物馆,那晋国风云的故事久久激荡在我的脑海中。(牧轩)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