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土地登记簿现身临汾

2017-07-17 22:34: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灰褐的草纸簿,扉页上写着“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初三抄写三门本村契簿”,纸张上的霉点及泛黄的色彩突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的质量和主人的保管水平。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至今有312年的历史。

    仔细阅读这册地契簿,发现最早的一宗土地契约收购发生在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距今445年。在明代天启年间、崇祯年间都有土地生意,到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历时八十余年,共登记137单土地生意。

    137个契约,所涉及的土地面积,也不是一个小数。收藏者刘先生说,这是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对于并购土地的资金来源先祖没有透露一点信息。从契约中看到,大部分是祖业,还有并购,其他杂姓占的比例不大。

    在以农耕为主的明、清封建社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不是遇到天灾人祸,迫不得已,农户们是不会出让土地的。仅一个三门就有如此多的土地,靠自家的力量是耕种不过来的,还得以出租、伴种、雇佣长工等方式耕种。距今312年的契簿,84年的土地积累,137个契约,对研究明代期至清初期农村土地转让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