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提到物价飞涨,很容易让人想到民国时期。在那个时期,人民生活穷困,苛捐杂税繁重,修一个铜壶底子需要“陆佰贰拾伍元”,而且还需要开具发票。近日,记者见到了我市收藏爱好者段延峰收藏的这张发票附件。
修铜壶的发票是段延峰从我市一古玩市场收回来的。与民国同时期发票不同的是,这张发票写在一张白条纸上,内容较为简单,但严格按照当时发票的内容和格式填写,记录交易的内容。其中有“发奉:李通干室用”修理铜茶壶一个(换底)”金券:陆佰贰拾伍元”中央银行,中华路四十——三六號”经手人:刘任民”等文字。这张发票开具的时间是“卅八年二月廿二日”1949年)。
看似一张简单的发票,但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张发票上有一个蓝色的长方形格,格内有“作附件”,由此可见这张发票之外还有正式发票。但即便是附件,也填写的非常正式。在这张附件发票上还有多枚印章,其中有修铜壶厂家的商号“春盛永记。”“这张发票虽然是附件,但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物价飞涨的情况和民国政府对发票的管制制度,从一方面可以看出,修一个铜壶底子,也存在‘税收’。”段岩峰说,通过这张发片也能看出,当时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