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挎腰包者,其中以经商者居多,非经商人员为了方便也经常挎腰包。腰包以一带子相扣,挎在腰上,或悬于前,或挎于腰侧,携带十分方便。其实,经商挎腰包的习惯早在清代已经出现。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段延峰就收藏到一个保存完好的清代晋商遗物——布腰包。
该腰包为黑布做底,由细密的针线缝合,以精美的刺绣为纹饰,里层为蓝布,两侧各有一个长长的带子,可系于腰间,既实用又方便携带。腰包分为两层,里外层皆以白线绣着美丽的纹饰。纹饰为如意云头,万字和寿字,上部由两个淡蓝色的蝴蝶结相连。里层可放钱物,做底的一侧较长,由里及外,可垂放下来,遮住放钱物的夹层,避免钱物丢失或被外人看见。
“‘卍’图案,在北魏时期的一些经书中把它译成‘万’字,唐代则有译成‘德’字的记载,强调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对于布腰包上的“卍”图案,段延峰解释,刺绣中‘卍’图案连续,代表古人万福万寿、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其中万字不到头也代表福寿绵长的意思。”从事多年财务工作的段延峰表示,这个布腰包应为清代末期的晋商遗物,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刺绣工艺极佳,对研究钱包的历史演变和种类及清代财务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