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翼城武池元代戏台,人们都知道那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当地村民却称之为乔泽庙舞楼。
相传,古代庙内戏台有祭神娱人的功能,乔泽庙供奉的神为乔泽神。乔泽神是滦池一带民众敬畏而奉祀的山水神,故乔泽庙也叫水神庙。这“水神”的原型是晋国大夫栾成,他在曲沃伐翼之战中与晋哀侯同时被曲沃武公俘虏,栾成宁死不屈而被杀,晋小子侯(哀侯的儿子)为表彰其忠心,封其为将军,将晋水旁一亩多地赐给栾成作为祭田,改晋水为栾(滦)水,并在水旁建庙祭祀这位有功于晋国宗室的重臣。
此时虽改晋水为滦水,但人们仍习惯地称此泉为翔翱泉。民间传说,栾成死后,小子侯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谁知棺材抬至墓地时,墓坑里却流淌了一坑清水,谁也没想到坟墓会打在地下水源的泉眼上。于是,人们忘记了此刻是在葬埋栾成,便鸣炮放鞭,焚香酹酒,迎接水神。喜庆之余,又另择墓地另打坟,重办丧事重埋人。因水乃为栾成掘墓而出,人们又将此泉叫做“灵泉”。直到大观四年,宋徽宗派遣侍郎官李若水处理南梁与下流村的水讼时,于同年六月六日下旨,敕封栾将军为乔泽神,并分定水份,断定每年清明起幡,八月仲秋落幡。由此可知,乔泽神即指晋国大夫栾成,以殡葬形式举办酬谢神恩的庙会乃是殡葬栾成的缘故。
有庙就有舞楼(戏台),人们建起了乔泽庙,继而建起了舞楼。至今人们仍称武池元代戏台为“乔泽庙舞楼”。
现存的翼城武池元代戏台位于南梁镇武池村,创建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明、清均有修葺,1986年落架重修,并新建了山门、耳房。戏台台柱中线之内面积86.49平方米,为国内现存元代戏台面积最大的一座,是研究宋元时期建筑和戏曲的“活化石”,2006年跻身于“国宝”行列。
舞楼(戏台)坐南朝北,砖砌台基高1.6米。平面近方形,面宽、进深均为9.3米,歇山顶。台身四角立柱,后檐设平柱两根,柱径同于角柱。山墙内仅施辅柱一根,位于山墙后部约1/3处,尚存宋金舞亭旧规,柱头卷杀和缓,柱身较矮,柱径、柱高之比为7:l,素面覆盆式柱础更显利落干净。戏台所在的院内现存有金、元、明、清各代碑刻九通,是研究乔泽庙历史沿革、滦池水文化和南梁、武池一带民俗等方面难得的实物资料。
经向当地村民了解,乔泽庙主宫殿的雄姿成了遗址,只留下舞楼在此独舞。现在围墙围住的是原乔泽庙的旧址。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