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愈嘉:洁身不使千夫指 持志甘当大众牛

2017-12-20 22:18: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诗,文之雅士者也;有竹之气节,有莲之清高,有梅之孤傲……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长河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诗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常言道,文如其人,闻文而知人,虽不得见,却感如亲识。“宁肯寒冬独斗雪,不为青帝半低头。”读愈嘉之诗,便知其个性,悦其志。

    “胸无块垒心常泰,家有诗书屋自香。”得闻愈嘉老师,藏书甚多,爱书如痴,果不其然。

    初识愈嘉,有幸借得三四本,归还迟迟五六天。“好书者,持之者少。书友如故,迟些时日也不妨……”愈嘉笑道,别人汗牛塞屋,我这需要汗牛多少头啊……再者,如遇爱书人,赠书亦可……”茶时片刻,与愈嘉闲聊,其自小喜欢写诗,又好读书,为能得一好书,没钱买,便常常饿肚子。中学时候,一次,去省城办事,偶得闲余,也要跑去书店,见了最新版的诗刊,脚就走不动了,腾空腰包仅留回家的车费,便全部买了书,结果饿了六七个小时才回的家。

    愈嘉好交友,其友不乏诗书爱好者、学者,也有鹤发老叟及黄口孩童,还有街边爱诗之人。其诗曰,交友应知唯喜淡,登山要勇莫求平。”藏书数十载,虽甚爱书,但也常舍书交友。一次,他路过街边,一书摊有愈嘉诗集在售,询问后,摊主自己爱诗,且对愈嘉诗集称赞有加,只惜存量见肘。闲谈间,愈嘉得知该摊主为下岗工人,靠书摊谋生,于是便回家取了几十套赠予。有经介绍的朋友前来买书,他也毫不吝啬,出手相赠。

    “全凭彩笔抒奇志,聊借霜笺树韵旗。”愈嘉借此为自己职业之概述。自言:平日无烟、酒、棋牌之嗜好,写诗为平生最大之乐趣。粗略统计约有七八千首(格律诗居多),已出版诗集《野草拾遗》《心香》《翟耀文诗集》《高山流水集》《独自高歌》以及论文集、散文集、编著等十余部。太白留诗千余首,子美有集六十卷,约有1400余首,而愈嘉可谓大产者,但其却谦言,自己如海边拾贝孩童,偶得彩贝,便欣喜不已。

    “好诗要有意境,并能与读者引起共鸣。”愈嘉谈及自己写诗时说,诗不是写出来,而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一股清泉。

    诗,要有思想,思想为灵魂;要有意境,情与景相融;其次才是技巧;还要有原则,即情深、味厚、格高、韵远……好诗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2000年10月,全国诗词大会走进太行山南端棋子山,全国各地的诗人齐聚于此,大家均即兴而吟,有赞其历史,有夸山景……但愈嘉则诗出奇道曰:莫道棋枰大,人生一局棋。

    输赢犹未定,红日已沉西。以棋喻人生,众人赞之。

    “挥笔长留天地气,坦怀敢做渡船人。”施教于乐,亦为愈嘉勤勉之事,每每有诗友请教,便随时应答;甚至要工作至深夜,挨个回信息以敬。

    “有一个小诗友叫罗嘉玉,今年才11岁。午后,我应邀去他们学校讲格律诗基础,晚上便发来自写作品,甚是欣慰。”愈嘉说,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瑰宝,能在下一代的孩子心中埋下诗的种子,为极好之事,寄望于未来。

    愈嘉施教于诗数年,足迹遍各省,大小授课百余次,受众万计。每到之处,都推《平水韵》,只因该韵根在平水,即平阳;平水韵》——诗联界广泛应用的一部韵书,至今七百余载。自宋末到元、明、清所编韵书均源于平水人王文郁所编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即《平水韵》,该韵在我国诗词发展史上贡献巨大无疑。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愈嘉坦言,将以余生之绵力,坦怀做一“渡船人”,寄望未来。

    藏书、写诗、交友、施教、传承……此为愈嘉也。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