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临汾攻坚战
我们出动了10000兵力,先用大炮把东关城打了好几个缺口,敌人立即集中兵力用猛烈的炮火封锁住缺口,我军难以进兵。我军重新组织,采用坑道爆破的战术推进,炸开两个突破口。随即,解放军用密集的炮火压住敌人,突击队冒着砖石烟雾,冲进东关城,艰难地拿下东关。
第四,坑道爆破,打开缺口。东关丢失,临汾守敌已成瓮中之鳖。但梁培璜实施高压政策,进行最后挣扎。他下达了“八杀命令”:对奉令进攻迟延不进,奉令赴援迟延不动,未奉令放弃守地,邻阵地被攻有力不援,邻阵地被陷不坚持本阵地,滥行射击、虚报弹药、阵前无敌尸,谎报军情企图卸责,主官伤亡次级不挺身而代行职务者,一律杀无赦。他推行“三自传训”,大搞“肃伪”,要求临汾机关属员,人人检查同解放区的关系,发现可疑者立即审查、关押乃至处死。
在威压之下,敌军拼死守城。
我军则研究下一步打法,根据城墙高而厚的特点,不宜再采取登云梯攻城的战术。用炮火把几十米厚的城墙打开缺口并不容易,使用炸药又很难接近城墙。据此,徐向前司令员当机立断,指示部队在东关挖坑道,用地道直迫城墙底下,堆积大量炸药,炸开城墙。挖地道必须隐蔽,要做到隐蔽,就要有足够的掩护物。当时计算,必须筹集10万块门板。
徐向前司令员命令后勤司令部,要在一个星期内完成筹集门板的重任,以应攻城挖壕的急需。裴丽生星夜召集临汾专区县委书记、县长开会,进行紧急动员,群众热烈响应,一个星期内就献出门板12万块,集中运到临汾前线。因为有了足够的掩护物,我军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把两条几十米的地道挖到了城墙的正中,并在地道内装进6200公斤黑色炸药和2500公斤黄色炸药。
一切准备就绪后,徐向前司令员决定爆破攻城。1948年5月17日下午3时整,我军阵地上空升起信号弹,接着就是一声巨雷般的轰鸣,临汾城墙被炸开57米和27米的两个缺口。随着爆炸声,我军攻城部队一拥而入,敌军全面崩溃。敌军总指挥梁培璜在逃跑中被俘虏,临汾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