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转型发展”
---襄汾县新城镇官滩村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襄汾县官滩村,只有112户、412口人的小村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却以盛产“官滩枣”而闻名。如今,除了房屋院落、乡间道路,村里到处都种了枣树,全村有不同树龄的枣树40余万株,人均1000株,人均收入单靠枣树就超过了1万元,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官滩人过上了幸福新生活,这一切都源于村里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邢长林。他,1960年出生,高中文化,是一名退伍军人,2002年当选为官滩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他带领着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发展红枣产业,实现了官滩村的转型跨越先行发展。2003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2004年获得县“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枣工程建设十大标兵”称号,2006和2011年连续两届被选为临汾市人大代表,2007年获得“省特级劳模”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复退军人”光荣称号,2010年获得“山西省百佳重视科技工作优秀领导”称号,这些称号都是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官滩枣得到的充分肯定。
一个信念挽救了一个村庄
昔日的官滩村闭塞落后,朴实的村民们一直被“三难”困扰着,“小伙子说媳妇难、村民行路难、吃上好水难”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村民们说,以前的官滩村里全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土路,出村要上一个大土坡,一下雨道路泥泞,进不来、出不去。由于村子地势低洼,每天吃的是汾河渗过来的高氟水,村民们都想着法子往外迁,不少户都把家搬到了附近的好村。
1983年,邢长林退伍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的乡亲们依然在贫苦生活中挣扎,感到非常心酸,这个刚刚退伍返村小伙子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想,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官滩面貌,让官滩人富起来。
“官滩枣”的栽培历史长达500余年,曾是明清两朝上缴皇宫的“贡品”,留有“日食五颗枣,胜过灵芝草,七十不显老”之说。1997年在“山西省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被评定为“山西十大名枣”之一,在2000年乐陵全国红枣交易会上评定为“优质产品”。
2002年6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官滩村的枣树资源就是宝贵财富,是农业调产增收、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必须想办法带领村民规模化发展红枣产业,打响“官滩枣”品牌。
说干就干,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邢长林掷地有声地向村民承诺:一是要做大做强红枣产业,让官滩枣变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是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三是要改变官滩村的面貌,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这三个承诺相辅相成,把官滩村推向了发展的轨道。
一个班子催生了一个产业
邢长林带领党支部、村委一班人通过认真调研,提出了“人均百株树,户育半亩苗”的奋斗目标,在全村大力发展枣粮间作、酸枣接大枣。他积极与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联系,解决枣农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通过明晰林权让群众吃了定心丸。村民们大户带小户、先富带后富、亲戚带亲戚、邻居带邻居,争先加入到发展红枣产业的大军中。
为了更好地发展红枣产业,邢长林带领“两委”一班人积极改善基础条件,筹资40万元修建硬化了1700米通村道路,保证了红枣的外运;筹资20万元,打深井一眼,建立节水园区;筹资40万元建成了二级扬水站,通过二级提水,扩大水浇地1000多亩;2010年以来,新修节水园输水管道5000余米,保证了节水园的长期使用,看着一股股清水流入满山的枣园,许多村民都激动地说:“这是过去盖三床被子都梦不到的事情啊!”红枣产业发展起来后,邢长林又琢磨着为枣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相继成立了红枣协会,组建了护林联防队、技术服务队、红枣推销队。多次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县枣树农技师来指导枣树管理技术,并通过专家的传、帮、带,总结摸索出全套枣树管理办法:老树“套剪法”,新树“一马三箭九凤朝阳”修剪法,施肥上重施农肥、氮磷钾配合的“四菜一汤”施肥法,按时令进行枣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等。官滩红枣协会吸收了科技人员、种植大户、养蜂专业户、物资服务户和外销经纪人参加,定期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并在全县13个乡镇及周边县市推广这套先进实用管理技术受到了好评。
为了彻底解决红枣采摘期遇阴天易腐烂和储存难问题,邢长林还带领一班人多方筹资,建成了加工厂和冷库,实现了红枣真空包装,增加了红枣产品种类,大大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红枣产品的附加值。2012年,通过积极向省农发办争取项目,对800亩老枣树进行了改造,提高了红枣产量和质量。
如今的官滩村已形成红枣、苗木、接穗、花蜜和嫁接劳务输出等系列红枣产业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红枣3000万株,初步形成了官滩红枣购销集散地,每到红枣收获季节,周围的红枣都往官滩集中,外省枣商络绎不绝。
一个产业走出了新路子
为了让村民们过上更舒心的日子,邢长林又把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让村容村貌发生了崭新变化。
他带领“两委”一班人,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实施了村内街巷拓宽改造工程,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清洁工程,村里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村民们用上了沼气和自来水,街心新建了文体休闲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石凳石桌。如今,村里处处鸟语花香,青草蔓地、树阴遮日,满目的枣树、醉人的枣香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心旷神怡。2010年1月,官滩村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了“文明和谐村”称号。
面对成绩,邢长林不骄不躁。他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一是开发“官滩枣”系列产品,让“官滩枣”畅销国内外;二是利用红枣协会、专业合作社辐射作用,扩大产业生产规模,形成红枣交易集散地;三是结合丁村旅游开发,推出以“红枣”为主题的旅游、休闲项目,形成“旅游在丁村,休闲、观光在官滩”的精品旅游线路。邢长林说:“面对群众的期望,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要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成熟的管理技术,继续做大做强官滩红枣品牌,努力实现转型跨越、先行发展,为官滩红枣产业健康发展,为官滩人过上更幸福的日子而努力进取。” (康大英 侯录艳)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