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盛夏时节,襄汾县汾城镇万亩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区内,满目葱茏,硕果累累,丰收在即。“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打核桃了,像这块是赵平安家的核桃地,人家种的早,有七、八年了,关键是管理得好、产量高、品质好。就这一亩多地,一年能卖一万多。”随同的三公村村委主任魏振武介绍说。“以前这里都是没人愿意要的荒坡地,现在,全部栽上了核桃树,成了咱群众眼中的香饽饽。”一旁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张春花接过了话头。
2012年以来,襄汾县启动实施的以汾城镇三公村为核心,沿西山姑射山丘陵区10个村建设2万亩核桃经济林;以新城镇官滩村为核心,在汾河沿线9个村建设1.6万亩红枣经济林和以陶寺乡崇实村为核心,在东山塔儿山一带12个村建设2万亩核桃经济林“一河两山三园区”干果经济林工程建设。经过连年来的持续发力,目前,襄汾县三大示范园区已发展干果经济林面积达27970亩,示范带动全县干果经济林发展18万余亩,其中,核桃7万余亩,红枣8万余亩,花椒、柿子、扁桃、仁用杏、双季槐等其他干果经济林3万余亩。昔日的丘陵撂荒地来了个精彩变脸,成为今日的生态聚宝盆。
襄汾县丘陵面积达30余万亩,土壤类型以碳酸盐褐土为主,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宜核桃、红枣等干果经济林发展,而且当地群众历史上就有这一种植传统,立足自然条件,瞅准群众期盼,聚合发展活力,襄汾县积极探索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从政策惠民上发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造林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向干果产业倾斜,统一免费提供苗木支持,切实解决好苗木品种选择关。从部门协同联动上合力,林业、水利、农机、科技等各部门相关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完善强化水利、道路基础配套设施,切实解决好农业生产行路难、用水难等不便。从科技技术指导上给力,以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省林科院为技术支撑,整合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坚持常年不间断管理技术服务到田间、到地头,切实解决好苗木栽植以及后续管护难题。从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上着力,鼓励土地有效流转,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扶持合作社、大户承包等“抱团”种植,典型示范引领园区由点到面成片发展,打造精品示范园区,将“先天条件”转变为“今天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随着新建成的近3万亩干果经济林陆续进入盛果期,襄汾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享受辛苦后带来的丰收喜悦,也带动和影响着周边更多的农户加入到这一富民产业的滚滚浪潮中。“我家的15亩核桃再有两年就要到盛果期了,到时咱也可以有一份收入保障了。”陶寺乡崇实村村民张国强说。由他牵头成立的桃盛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拥有了20户300余亩的种植面积。
“到2020年,全县干果经济林总面积将达到28万亩以上,实现农民人均0.7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4.2个百分点的建设目标。这不仅能有效改善我县东西两山丘陵山区和汾河沿线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能调整优化地域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兴林富民,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襄汾县林业局局长于文珍说。(焦玉龙 贾安妮)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