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走,去看连村“群声艺术团”的戏去。
走,去高铁广场上赛歌比舞去。
走,去唐人居看非遗、看仿古家具去。
夏末初秋,走进襄汾县南贾镇,一场场充满乡土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过足了瘾。
“演员敬业”、“不比专业剧团差”、“感人”、“有教育意义”、“演的都是群众身边的事,演员都来自咱老百姓,群众爱看”……采访间,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称赞,成为了对该镇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年的“点评语”。
南贾的乡村文化为何能如此红火?“乡村文化建设的阵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爱演、爱看,受到教育,乡村文化才能有源头活水。”襄汾县南贾镇党委书记臧俊民说。
在文化建设年中,该镇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按照政府来搭台,群众来唱戏的思路,将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组织完善,群众自办团体培育列入乡村两级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必考科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全方位支持。
仅今年镇上已累计投入资金10余万元,为十几个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音响、电脑、调音台、服装、道具等设施。“下一步,还将在图书阅览室建设管理上下工夫。”南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里佩杰说。
乡村两级扶一把、送一程的资金撬动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极大地调动和点燃了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连村“群声艺术团”、大柴秧歌队、西尉锣鼓方阵等24个群众自办文化团体应运而生,组成人员由10人至30人不等。广场健身舞大赛、现代折子戏《打碗记》、乐器合奏《丁陶情韵》、歌曲联唱《我们的好书记——焦裕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一项项大赛和一个个节目让群众赞不绝口。
“我们编创蒲剧新戏,融入现代精神元素,富含正能量,通俗易懂、老少皆爱。”正在探讨反映私挖滥采主题《守护青山绿水》剧本的连村群声艺术团的骨干说。
“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为了演好一出戏,每周三定期结合排练,雷打不动,他们本身就是一出戏。”南贾镇巴山艺社负责人南克勤说。
“村里文化队的演出人员都是‘自家人’,自编自演的节目非常接地气,符合大家的文化需求。”正在广场看演出的村民说。
注重特色,狠抓创新,打造品牌,做强做大古典家居文化产业是该镇文化建设的另一个亮点。
唐人居“晋作家具制作技艺”,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理念,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古典家居制造行业中的佼佼者。“目前,我们公司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发明12项,还有6项正在申请。”坐在唐人居古典家居有限公司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内,公司总经理曹运建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唐人居非遗文化节上,20余件近5年间研发、生产的新品家具,将明式家具精品制作技艺与无缝拼接、插色等新技术配合使用,既完美沿袭了晋作家具线条流畅、质朴简约的艺术精髓,又兼顾了现代审美、生活需求的时代要求,古香古色、用料上乘、做工考究、技艺精湛,一经亮相,惊艳四座,吸引了客商的眼球,短短9天的文化节,就吸引了近万余名游客观展,家具交易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抓住这一特色优势产业,该镇科学规划,简政放权,创优环境,加大扶持,强化服务,逐步形成以唐人居古典家居为文化产业发展龙头,辐射带动东牛村、南贾村、连村等地古典家居制造业的产业格局,着力打造古典家居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全镇从事古典家居制造的企业达6家,年交易额达2100万元,从业人数达2000人。(焦玉龙 贾安妮)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