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全县硬本达线1812人,同比增加346人,3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普通高考硬本达线人数和名校录取人数继续保持全市“双领先”;职业高中对口高考参考286人,达本科线170人,达线率59.4%,职业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县第一小学代表全市参加全省汉字听写大会红领巾体验赛,在全省22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冠军……襄汾县2015年教育成绩单赢得了全县的满堂彩。
在可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该县县委、县政府斥资100万元,对2014至2015学年教育系统涌现出的20个先进集体、9名优秀校长、11名模范校长、108名模范教师、64名模范班主任、100名中高考成绩优秀教师给予重奖。这一大手笔,是县委、县政府给全县教育工作者送的一个大礼包。
近年来,该县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设尊师重教氛围,建好校长、教师两支队伍,抓住质量、公平、育人三个关键,带着感情、扑下身子办教育,持续提质、健康优化已成为该县教育发展新常态。
创设尊师重教氛围,培育滋养教育发展的“土壤”。9月开学季,全县多名家境困难、品学兼优的学子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县总工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0万元,万鑫达焦化、仁河新城房地产公司积极响应号召,慷慨解囊、踊跃出资,分别拿出30万元、10万元……金秋助学活动呈现出自发的“众筹”之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以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基础为指导思想,带着感情办教育,着眼长远抓教育,不断加大对教育发展的投入,并积极号召、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关心教育、积极服务教育。财政部门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新闻部门大力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办学亮点和发展成果,公安、工商、交警部门密切配合,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取缔和清理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摊点,整顿交通秩序,确保学校安全等,各级各部门把支持教育当做份内职责,积极为教育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搞服务、办实事。民营企业家、社会群体积极为襄汾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多方齐动、多管齐下,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建好校长、教师两支队伍,丰满助力教育腾飞的“两翼”。该县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倡导形成了教、学、研三结合教育教学风气,采取聘请专家讲学、校际相互交流、教师共同研讨等方式,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教研活动,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有方向的良好局面。全县教师不断增强终生学习、共同提高的意识,把创新改革与教科研活动相结合,在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同时,赋予了教科研活动更深的内涵、更大的活力,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不断完善。同时,该县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校长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落实《中小学校长常规工作考核办法》,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校长选聘的重要依据,一支拥有先进办学理念、精通教育教学管理、爱岗敬业的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队伍日臻打造成熟。
抓住质量、公平、育人三个关键,打造推进教育升级的“航标”。在全县推广严格管理、攻心励志、深化课改、确保安全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将提质和育人相结合,积极开展生命诚信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形式丰富的攻心励志活动,积极顺应教育改革新形势,开齐开全各类课程,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成人又成才,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水平呈逐年提高之势。
2014至2015学年,该县集中财力、花大力气,投资1665万元新建、改扩建汾城镇南贾岗、景毛乡中心幼儿园等9所农村公立幼儿园;投资391万元新建永固西吉小学教学楼、景毛初中教师周转房;投资482万元新建汾城初中、南膏腴小学、上西梁小学3所学校餐厅,积极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乡村及偏远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为581名职高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43.18万元,免除学费236.45万元,2076名职高学生享受到了国家优惠政策。此举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推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尺讲台,关系未来,“走心”做教育,赢得更多“满堂彩”。为全县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襄汾教育一直在努力。(郑少婕)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