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西村:从灰头土脸到魅力四射的精彩蜕变

2015-12-09 11:31: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魅力西村

——襄汾县西贾乡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西村地处襄汾县城西南,民风淳朴,物埠人丰。冬日时节,走进西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修剪整齐的草坪、内涵丰富的文化墙、修葺一新的日间照料中心,当然还有村民们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其实,在几年前,西村还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路面坑洼不平、街道光秃荒凉、门前杂乱无章、晚上漆黑一片的景象。如今的变化,缘于近几年该村“两委”一班人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五力”迸发,决战农村“五个全覆盖”、美丽宜居示范村工程硬仗。2014年年初,根据县、乡安排,西村被列为首批乡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由此,拉开了该村华丽巨变、脱胎换骨、转型升级为一个散发着魅力四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

    基础设施添实力

    在基础设施改善上,村“两委”可谓重拳出击,打了几个叫响的“硬仗”。一是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村内的主街道因年久失修,遭雨水冲刷,路面坑洼不平。

    2014年村里果断筹资15万元进行了重新铺油,使“搓板路”变成了平坦舒适的柏油路。二是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积极争取县民政部门资金扶持,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建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三是对舞台进行翻新改造,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和党员活动中心,配备了图书、乒乓球桌、羽毛球、音响等设施设备,为党员活动、村民议事、群众娱乐提供了场所,创造了条件。四是对村委院内的闲置空地进行改造,建设了高标准公厕,新增了绿地。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事实事都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大家的交口赞许。与此同时,为了给村民就医提供更加宽敞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下一步村里还将选址新建一座高标准、上档次的村级卫生所,目前已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生态优美显魅力

    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的改善是“面子活”,西村的干部们在这方面可真是铆足了劲头,下足了工夫。他们多次赴我县的关村、贾庄等省级示范村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大刀阔斧进行生态整治。通过一系列的整治,西村旧貌换了新颜,2014年被县环保局评为县级生态村。一是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四堆清理上,干部党员带头清理,村干部登门入户宣传,做到四堆清理不留死角;针对建筑材料堆放无序、难以管理的问题,村里与建房户签订承诺书,建完房后限期清除;长效管理上,划分卫生责任区,保洁员定期清扫,并接受群众监督,绩效考核发放卫生经费等。管用见效的举措,由此彻底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现象,成了全乡卫生工作的排头兵。二是实施街道绿化工程。

    他们按照“宜花则花、宜木则木”的原则,仅2014年一年就在村内的大街小巷栽植花草树木3200余株,全村绿化总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以上,给光秃的街道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绿色和健康。三是实施街道亮化工程。村民晚上的出行问题一直是村民的烦心事、干部的心头事。今年上半年,村“两委”将街道亮化作为首要任务,多方筹措资金,在主要街巷和活动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普通路灯30余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调产富民增内力

    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怎样让土地发挥出更高的效益,事关百姓福祉。为了改变村民“小麦、棒子”的传统产业模式,村“两委”外出学习,多方考察,商量研究,决定开发村南的荒沟荒坡搞核桃种植,村民还自发成立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帮助村民做好核桃产业,村里每年都会定期邀请县林业、果树等部门的核桃专家到村指导。目前全村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今年挂果的500余亩核桃平均每亩平均收益6000元,增加了群众收入。核桃产业初见效益,不仅为村民增收致富打开了新路子,还被县农业部门确定为核桃种植“一村一品”专业村。同时,为了改善水利设施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2014年开始,村里又千方百计多方筹资,累计投入120余万元,建成了1座3万立方米的蓄水池,用于农田灌溉,使1500亩干旱和半干旱土地变成了水浇地。目前该工程主体已经完工,明年开春即可投入使用。

    文化育民出活力

    在村风、民风培育和文化建设上,村“两委”更是不遗余力,挖空心思。步入西村,随处可见普及党的政策的文化长廊,宣传爱国、孝义的版面墙,倡导健康、活泼的标语带。这不仅将西村装点成了文化新村,也为西村人的内心带来了徐徐清风。一是文明清风熏陶人。通过刷标语、绘文化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该村专门制作了刻有24字价值观核心内容的模板,在村内主街道喷涂,便与村民学习牢记。结合村俗民情,编写了村规民约“三字经”,并写在村里醒目位置,引来众多村民驻足观看,争相传颂,互相学习。二是文化氛围感染人。村民活动中心配备了图书、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等文化体育设备,成了广大村民农闲时季的好去处。每晚的广场舞,成了村里妇女们最热衷的文艺项目,老年人、孩子们就是最忠实的观众。不少村民感叹,“现在村里喝酒、赌博的人少了,活动健身的人多了。”三是移风易俗教化人。将移风易俗,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作为“定查评”的承诺事项,常年通过广播、倡议书等形式教育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社会正气。

    基层党建强动力

    “农村要想富,关键看支部”。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支踏实肯干的党员队伍是西村发展的秘诀。45岁的党支部书记解随彬虽然不是很大,但却已是连续任职15年村主干的“老把势”了,颇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范和高招。平时干工作,他和村委主任李金安配合默契,团结“两委”一班人工作上不含糊、办事上不嫌烦、落实上有点子。该村连续两年的“定查评”工作,村“两委”都将美丽宜居创建确定为首要的承诺事项,跑资金、抓进度、保质量,确保了美丽宜居的创建成果。“党员带头干,群众民主议”是西村“两委”的工作惯例,也是解随彬同志的一大法宝。在村内凡是重大事项,都须提交大会商议,通过后由干部党员带头实施,村级管理真正做到了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如建蓄水池,先由“两委”提议后,党员、群众商议,再由党员带头捐款,群众积极性便上来了,事情也就办成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开展,为建设魅力西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从昔日的灰头土脸到今天的魅力四射,西贾乡西村的蜕变无疑是千万中国新农村的一个缩影。现在的西村人,正昂首阔步在筑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军。殷磊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