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节临近,襄汾东山雨杆沟内,趁着上午投喂胡萝卜的工夫,梁志强熟练地把闻声跑来抢食的猪巡视了一遍,随即挑拣、锁定几头“佼佼者”,记住耳标号,安排拉往定点屠宰场,为大大小小几十笔订单供货。
2014年春,借助绿色生态的消费理念,这个乡亲们眼里尽出“洋相”的放猪倌,凭靠青山绿水和野猪资源,开始了“野猪、家猪杂交育种+深山生态放养”模式的杂交跑山猪养殖,受了不少“洋罪”,也带着大家发起了“洋财”。
七头母猪 叩开创业之门
襄汾县东山,自古植被繁茂、矿产丰富。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政策实施,矿场停闭、林木繁茂、生态良好,梁志强祖祖辈辈生活的洞沟村就坐落在大山深处。“老梁,试试猪咋养?”,腊月的一天,上山调研的乡镇干部无意间的一句话,令梁志强心头波浪翻滚。
2014年开春,梁志强拿出老本,就着山沟地势大搞基建,打窑洞、挖猪圈、挖壕为墙、提水修路……又一鼓作气买回7头当地优种母猪,在乡亲们疑惑的目光中,卷起铺盖住进了前后投资十多万的猪场,当起了放猪倌。
母猪一次次发情、野猪却迟迟不来,新抓百十头猪崽精心饲养,又因为肠胃弱、消化机能差 死伤惨重,梁志强备受打击、却越战越勇:每天与猪“厮会”在一起,赶母猪上山散步散播气味、悉心为猪崽熬稀饭煮玉米……终于引来了野猪,养活了猪崽。“9月份引来的野猪,与两头母猪成功配种”,说起头次“借种”,梁志强总是一脸兴奋,“心焦了好几个月,总算是按想得来了!”2015年正月十八,头批18只杂交猪崽出生,梁志强如获珍宝。短短一年,多批繁育,目前,养猪场的杂交猪已近200头,梁志强的“洋相”着实出了名堂。
摸爬滚打 进级放猪高手
尽管天寒地冻,贪吃性野的杂交猪仍然满山跑窜,寻食杏叶、核桃和草籽。“每天下午喂一顿麦麸拌玉米辅食,冬季早上加喂蔬菜补充营养”,摸清杂交猪习性的梁志强已总结出了一套放养经验,“这猪有记性、不怕丢,有的早早出去溜达找食,翻山跨梁跑出十里开外,下午才回来”。暴雨冲塌猪圈、徒步扛麦麸、雨天下沟给猪喂食一 摔满身泥……在梁志强看来,这些创业艰辛与掌握杂交猪放养技术一比,根本不值一提。“一切都得按猪的习性来,来不得一点马虎,比如,喂胡萝卜要看猪下菜,把握好投喂量,吃多了猪拉稀、吃少了缺营养;再说这野猪‘亲戚’,不能吓、更不能人为干预,这样才会常来‘探亲’”,两年的摸爬滚打,梁志强俨然成了放养杂交跑山猪的行家里手。2015年,他依循村里石碑所载,将古村名“鱼里庄”注册为自己杂交跑山土猪的商标。
山货下山 乡亲致富有门路
2008年发展养殖,短短几年成了村里的“养羊大户”;2011年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后,次年成立了祥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带着乡亲们发展养殖。在大伙眼里,40岁的梁志强是个敢干事、能成事的人。
417口人、1214亩地、下辖15平方公里的洞沟村,青壮劳力在外务工,老妇病弱种地看家。看着乡亲们守着大山脱不了贫、家里的山货出不了山,梁志强的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直到几个月前一位顾客的建议令他茅塞顿开。历经三个月选址、筹备,农历十一月初九,大邓东山志强山货销售部开业了,地里长的、山里采的、树上结的、家里养的,各种山货摆上了柜台。老顾客买了猪羊肉,又稍带点核桃、小米、玉米糁、土鸡蛋,乡亲们的山货很是畅销。一个多月,山货店售出土鸡近300只、土鸡蛋100多公斤、面粉二三十袋、核桃上千斤,“都是沾了志强的光啊”,订单不断、生活有了奔头的乡亲们交口称赞。
梁志强把杂交跑山猪肉定价为25元一斤,许多人对他好货贱卖的做法很是不解,但他自有一套“三步走”规划:物美价廉、扩大影响,让大山里的山货卖得出去,这只是第一步。紧接着,他还要以杂交猪为父本、本地优种猪为母本,繁育肉质更细、口感更好的二代杂交猪,同时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植陆地健康蔬菜、直采直销,从而陆续吸引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回村创业、共同致富。
“老话说‘靠山吃山’,东山就是我们创业的‘金山’!”说起规划,梁志强一脸的笃定。
(郑少婕 陈晓璐)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