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六权治本”的襄汾答卷

2016-04-19 09:19: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西尉村历史上还没见过这么气派的舞台,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别提有多高兴了!”4月11日,走在宽阔的广场上,望着漂亮的大舞台,襄汾县南贾镇西尉村老年协会会长史麦秋激动地说。

  “像修建大舞台这样的重要事项,我们严格执行村党组织提议、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流程,决议结果和实施结果全面公示并接受群众全程监督。”该村村委会主任张建峰介绍。采用这种办法,西尉村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幼儿园、卫生所、日间照料中心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这些公益事业按照‘四议两公开’,经过村民理财小组签字+支部书记签字+村委主任签字+经管站站长审核签字+包村领导审核签字+包村干部审核签字‘六方签字’后,方可进行财务报账,这样不仅给了老百姓一本经济明白账,而且还了村干部一个‘清白身’。”随同的包村干部秦小刚说。

  西尉的模板,正是襄汾县推动“权力革命”向乡村延伸的积极探索,也是襄汾县精心打造“六权治本”乡村版的生动注脚。

  乡村治,百姓安。全省“六权治本”工作开展以来,襄汾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六权治本”工作要求,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改革创新、夯实根基的决心,全力推进“六权治本”向乡村延伸,明确服务清单,完善制度体系,突出服务功能,推进全面公开,强化制约监督,严肃责任追究,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片点赞。

  翻开《襄汾县全面推进农村“六权治本”工作指导意见》,三大类38项农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和21项农村“六权治本”工作制度一目了然,内容涵盖了村级集体事项、便民服务事项、责任追究办法等方方面面,明确了每项农村服务事项的事项名称、行使依据、服务主体、监督主体、运行流程,运用配套的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服务事项信息表,为村级自治组织规范用权和村级干部正确履职提供基本遵循。“这里面的内容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咋执行落实,让我们办事有依据、说话也有了底气。”正在村住宅小区忙碌的新城镇邓曲村党支部书记赵周苍说。

  干部依法办事有了依据,也要让广大群众心里有个底。利用好文体休闲广场、党组织活动阵地等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整合农村“三务”公开平台,运用广播、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有效形式,将这些权力服务清单晒在阳光下,亮出权力“家底”,襄汾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走进古城镇关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村集体债权债务、税费改革、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农民和资助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沿村中心舞台东侧墙壁走廊挂满墙头。“现在村里的所有财务收支,我们都严格做到每月逐项逐笔公布。”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刚说。“你看,这账目公布的多细,这样我们心里也都有了一本‘明白账’。”正在公开栏前了解今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一位村民一项项地介绍了起来。像这样的公开,襄汾县严格执行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农村,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实现了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全面公开、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公开程序上,村民委员会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政策法规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农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

  改善硬件基础设施,优化软件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需求和关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更快捷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在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向乡村延伸的工作中,襄汾县围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服务等,积极整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和资源,健全乡村服务设施;按照规模型、标准型、简朴型分类指导建设乡村便民服务站硬件建设,积极推行民事代办、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机制、职权事项应进必进、岗位服务管理、便民服务质量监督考评、便民服务投诉举报、便民服务责任追究等制度。聊起去年全面铺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邓庄镇贾庄村村民对村里在村委设立集中办公,一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统一登记,统一确认,统一公示,阳光操作的办法竖起了大拇指。“这样,谁家多少地,在什么位置,左邻右舍是谁,一下子我们就清清楚楚了,你说我们能不信服吗?”村民裴建中说。

  全面覆盖、全程到位、制度束权,扎紧制度笼子,给权力装上“安全阀”。襄汾县针对事项服务的核心点、关键点、风险点、薄弱点,创新农村重要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了农村建设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和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探索建立了服务事项痕迹管理、嵌入式管理等方面制度;乡镇(社区)要严格遵循重要事项决策流程,重点突出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制度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制度约束力。强化制约监督,抓好“六权治本”“牛鼻子”。襄汾县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等组成的多方位监督体系。明确了村务监督委员的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等监督权力的运行边界。突出村务监督委员会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重点监督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源承包租赁等方面的事项办理。制定完善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目录,实行清单式监督,确保监督到位、公正高效。探索建立乡贤理事会制度,吸纳企业家、农村退职干部、老党员及其他群众公认度高的社会精英参与监督和推进农村事项办理,发挥其在优化治理、科学决策、监督执行、便民服务、公益宣传、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乡(镇)包片联村干部作用,注重采取设立意见箱和监督电话、开展述职评议活动等方式,发挥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群众以及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等多方监督作用,强化对农村“两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形成了对事项办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合力监督体系,做到村民监督全程化、包联监督日常化、职能部门把关常态化,将从严监督、合力监督贯穿于决策后执行前的事前监督、执行后决算前的事中监督、决算时的事后监督,贯穿农村各项工作的始终。各乡镇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建立人大代表、社会各界监督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定期通报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及投资审计并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举报受理机构,建立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惩戒办法。通过健全监督网络,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对权力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以去年的农村三资清理为例,我们对违法违纪案件移交20起,其中移交纪检监察部门17起,已结案17起,处理人数19人。移交司法部门3起,已结案3起,处理人数4人。”襄汾县农村三资清理整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切实保证“六权治本”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襄汾县严肃责任追究。制定完善违反事项办理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重点做好行为规范、事实与监督、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的具体化工作。对不按照服务清单履职、不按照事项办理流程操作、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行为,运用党政纪处分、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等综合措施进行严肃查处;涉嫌违法的,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按照公布的权力清单及相关制度行使职权,切实维护权力清单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不按照流程规范操作、不按照规章制度落实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滥用权力的,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必追责、违法必追究。

  随着“六权治本”向农村的进一步深入延伸,襄汾的精彩答卷还在继续……(焦玉龙 王璐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