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跑鼓车竞赛
临汾新闻网讯 4月22日,襄汾县汾城镇尉村人山人海,一年一度的跑鼓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11年尉村跑鼓车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襄汾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事业,尉村传统鼓车文化活动已经成为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被称为“乡村F1”。
花木兰鼓舞尉村
二龙戏珠鼓队迎面而来
村民自扮自演来助兴
中国的锣鼓艺术,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传黄帝曾以兽皮为面制成大鼓,声闻百里。到了尧舜时代,鼓乐艺术更为完善,从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鼍鼓、陶鼓和铜铃可以看出,那时以尧为首的方国首领已经有了完整的仪仗队。锣鼓已经成为祭祀、迎宾和战争的主要乐器。
自从2700年前出现“跑鼓车”,至唐代尉迟恭由军用到民用以来,尉村作为古河东鼓乐文化的发源地,从“充实”到“发展”,直至今天薪火相传,绵延不断。鼓车文化遍及周围数村,气势宏大壮阔,甚至波及青海、河南等省市。
尉村,史称“鄂公堡”,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18年,因曲沃庄伯公进攻晋都,晋鄂公逃之“鄂邑”(今临汾市乡宁县),为巩固流亡政权,防御政敌追剿,晋鄂公在山下要冲(今尉村)北门处构筑了城堡,尉村的初名“鄂公堡”诞生。晋鄂公于公元前718年去世,鄂公堡的驻军也就自然脱离了军队建制,演变为民。但是,擂鼓进军的演练却保留了下来,并逐渐成为一种民俗活动。至唐,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在此屯兵、屯田,演练军队,并采取兵农合一政策,鼓车民俗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演练军队的一部分。“鄂公堡”改名为“尉村”。
鼓车文化艺术节开幕
勇敢者奋勇争先
鼓车正在游村途中
尉村跑鼓车按区域分布划分成五个院,也就是说跑鼓车的团体分五个院落,各霸一方,分别为后院八卦鼓、西北院二龙戏珠鼓、东院角端鼓、南院秦琼打虎鼓、庙巷和合二仙鼓。此五院,明清时期已有分制,分属村内五大家族,五院分在村子的五个方向,各院鼓车绕村奔跑,各车相互追逐,直到一辆追上另外一辆,将梢绳拴上前边的鼓车才算分出胜负。因此,史称“鏖战”。
记者 张蕴强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