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5月5日,立夏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临汾市分公司、襄汾县邮政部门在襄汾观象授时广场举行《二十四节气(二)》特种邮票1套6枚发行仪式。
此次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二)》夏季组1套6枚,图案内容分别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全套邮票面值为7.20元,由刘金贵、王虎鸣设计,殷延国篆刻。该套邮票采用国画小品的形式,笔法轻盈,自由抒情,构图别致,简洁明快,将艺术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立夏以牡丹作为节气特征,描绘了一位女子观赏牡丹的场景;小满节气描绘了蚕逐渐完成结茧,养蚕人开始用丝车缫丝的劳作场景;芒种节气通过描绘农人在地里插秧的场景来表达;夏至节气描画的是孩童在荷塘边玩耍嬉戏的情景;小暑、大暑则分别通过田间水车灌溉和人们纳凉避暑的图案来展现。连票四周有完整的边纸,右边印票名,左边印有“夏满芒夏暑相连”。
襄汾位于黄河流域,是中国节气文化的诞生地。考古发现的陶寺古观象台,由观测点和13根观测柱组成,人们站在观测点上,通过观测缝,观察到对面崇山山脊与太阳相切时的这一天,就是某一个节气。陶寺观象台可以观测到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节气,除了可以观测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外,其他16个节令与当时的农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祭祀活动有关。陶寺观象台代表了帝尧时代天文学的最高成就,说明早在4300多年前的帝尧时代,帝尧就派出他的天文官羲氏、和氏观察日月轮回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历法,观测天象,敬授民时,使无序的农业生产变得有章可循,从而开创了绵延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依循陶寺观象台而建的襄汾观象授时广场举行《二十四节气(二)》特种邮票发行仪式,有着特别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邮政自2015年起发行的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系列邮票,全套24枚,依照春夏秋冬四季概念,分四组发行,每组6枚,发行时间为2015、2016、2018、2019年。邮票分别采用中国扇面画的造型印制,全套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形,寓意地球公转自转。每季6枚邮票采用相同的扇形规格连印,每枚票下有相关节气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邮票以物候、民俗、农事等为对象,表现出季节轮转中各个节气的变化,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下来的智慧文化与思想,兼具了科学性和趣味性。(焦玉龙 郑少婕)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