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文化”的创举
——襄汾县“孝子分享会”暨《弘扬“孝文化”倡议书》产生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4月18日,一个惠风和畅、春阳暖暖的日子,襄汾县23位孝友,集聚于南辛店乡北贾村“孝和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孝子分享会”,与会者围绕“当好孝子”主旨,敞开思想,探讨争鸣,进行了热烈发言。最后就如何弘扬“孝文化”这个议题,达成了若干共识,诞生了《弘扬“孝文化”倡议书》向社会公示。
“孝子分享会”的举办与《弘扬“孝文化”倡议书》的诞生,通过襄汾电视台的播放或民间口口相传,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襄汾全县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小型座谈会,一份来自民间的小小倡议,何以引起如此强大的共鸣?
一是参会者的档次高。23位孝子中,有一位是临汾市首届道德楷模(孝老爱亲)提名者、中国好人榜入选者;有二位是襄汾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获得者。二是获得“孝子”称号者的年龄高。23位孝子中,年龄最高者77岁,最小的61岁。三是“孝子”们的父母或岳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享寿在90岁以上高龄。特邀市委党校副教授石耀辉作嘉宾予以点评。
第一个发言的是曾任襄汾县卫生局副局长的刘学智,年龄73岁。他说:“我兄弟二人,父母为我兄起名‘保善’,为我起名‘积善’,就是要我们做积德行善的人,即善人。百善孝为先。我母亲50岁时经西安四军医大检查,确诊罹患妇科癌症,后又转移为直肠癌,经手术、化疗后康复,因我们兄弟及家人的悉心照料与多方求医治疗,母亲享寿87岁而逝。可证,孝敬老人之重要。‘孝’真的是一剂良药。”
接着发言的是邱小林,今年61岁,刚从襄汾县人社局副科级职位上退休,他父亲邱文选,是名扬三晋的晋国史专家,今年2月14日逝世,享年96岁,其母亲是位离休小学教师,今年已89岁高龄,他说:“自我记事起,父母一直把我视为掌上明珠,十分宠爱。我的一生受惠于父母,我是接父亲的班,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作为邱文选的儿子,我感到很光荣,我有一双高寿的、均享离休待遇的父母更感到幸福。因此,我想尽一切办法让父母高兴,一切顺着父母的意愿。因为我知道孝即是顺着父母,父母高兴了就能高寿。”
在发言者中,最朴实无华的是曾任襄汾县物资局局长的杨水旺,他是一位在故绛赵康被乡邻公认的大孝子,正科级领导干部,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寿享92岁,母亲寿享88岁。他母亲84岁时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由于他与家人的悉心侍奉,延长生命至高寿88岁。说起父母双双高寿,杨水旺很坦然地说了三个“一”:一句亲热的呼唤,一杯清香的热水,一盆温暖的洗脚水,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我能当个70岁的儿子,是父母亲给了我高寿的DNA基因。应当感恩,我今年71岁还有个98岁的母亲,感到很幸福。试问在座的朋友,有几个70岁了还有父亲或者母亲?担任过襄汾县民政局局长的乔福生的发言语惊四座,他的发问亦无人敢回答,因为很少有人回到家里还能亲亲热热地叫一声爸或者妈。乔福生今年71岁了,他母亲已经98岁高龄,尽管患有精神分裂症已多年,但乔福生对母亲百般孝敬,他“亲涤溺器”13年,吃喝拉撒,精心侍候。经受考验在他母亲犯病时的百般呵护,他说:“我小时候母亲哄我,母亲老了我哄她,大孝尽在无言中。”
“在家庭中,孝老爱亲,在社会上要倡导尊老敬贤。我是父母的儿子,亦是天下父母的儿子。”讲这番话的是曾任襄汾县人大主任的李志学,他今年68岁了,他母亲去年8月已90岁高龄,只举办了个家庭宴会表示祝贺而已,2013年起,他担任了襄汾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首先要关爱老一代,他对“五老”们特别关爱,以当好“五老”的后勤部长为荣,精神上鼓励、工作上支持、经济上资助,他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孝敬老人,老人在世时要敬,过世后“祭祀要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是襄汾县汾城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刘春澍书面发言对孝文化核心内容的诠释。刘春澍出身于书香门第,从他爷爷至他的孙子们五代人均为人民教师,称得上“教师世家”,他父亲刘鉴三是驰名山西梨园的剧作家,因将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著作《诈妮子调风月》改变的蒲剧《燕燕》,经蒲剧名旦王秀兰演唱而风靡全国。其父在1958年文艺整风中受侵害而早逝,他于2013年9月在其父亲诞辰百年时,编辑出版了《溯往镜》一书,之后又在2014年9月其父诞辰101岁时出版了父子剧作合集《梨园长歌行》,书面发言中道:“父母在世时要行孝,父母逝后切记要虔诚地祭祀,作为炎黄子孙,要世世代代永记。”
经过与会热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出台了《弘扬孝文化倡议书》。一是高举孝文化旗帜,用自身的孝行引领社会。志愿为国人在思想、精神、道德等素养境界提升上献出一份力。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因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孝的深层诠释,是倡导由孝心到孝行,进而“泛爱众而亲人”“博施于民而济众”。秉承孔子的孝道观,就是要让孝从家庭走向社会,走遍华夏大地,此乃同仁之共同意愿。
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的担当;要想拥有幸福家庭,实现幸福美满人生,应当大力弘扬孝文化。针对当今社会困扰人们的三大社会问题:与父母沟通问题、夫妻相处问题、孩子教育问题。我们倡导以弘扬孝道为切入口,结合现代最新心理学,融合儒释道的精髓,揭示家庭与社会之道、幸福与财富之道、眼前与长远之道,进而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乃至世界和谐。
三是响亮地提出:人人争当孝子贤孙。忠臣与孝子是天下第一等好人。何谓好人?我们认为:考虑国家和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一个好人吃香的社会,肯定是美好的社会。
四是行孝的第一个层次是在家庭“孝老爱亲”,第一位的是孝敬父母,因为“善待父母”乃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的义务,亦是做人之本。一个“孝”字全家安,一个“孝”字全家顺,一个“孝”字全家和,家和即可万事兴,兴者富,富者福;博施孝行,就可打开通向幸福的大门。
五是何谓“孝”?请记住十句话:1、贫困的父母,钱到为孝;2、衰弱的父母,出力为孝;3、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4,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5、患病的父母,照顾为孝;6、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7;忠职尽责,干好工作为孝;8、当官的儿子,清廉为孝;9、父母对你的期待,你能实现就是尽孝;10、遵纪守法,不让父母担忧为孝。
六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有一个贤惠的内助,孝子身后必定有贤妻。在每个家庭中,妻子的作用极其重要。女人要做好妻子,好母亲,好婆婆,男人也是同样要做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夫妻地位平等,要互爱、互尊、互敬、互帮、互助。不轻言离婚,因为夫妻离异伤害最大的是子女。倡导对爱情忠贞不渝,追求银婚、金婚,钻石婚至白金婚。
七是欲实现辈辈孝,代代传,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以自身的孝行,垂范子孙。要重视家教,培育良好家风。倡导家家制定家训、家规,因为良好的家训家规传递的是正能量。对子女不求成龙成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做起。
八是在社会上倡导尊老敬贤,视天下父母为己父母,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公众孝子。做孝子,不仅要做家庭的孝子,更要做社会的孝子。社会的孝子做派是“尊老敬贤”。尊老与敬贤二位一体,尊老当敬贤。贤者,德高望重之人也。为此,我们呼唤新乡贤,因为时代需要千千 万万的新乡贤。乡贤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功能。当务之急是创立新的乡贤文化,让乡贤文化赋予时代内涵。
九是倡导忠于国家,做祖国母亲的“孝子”。当孝子的最高境界是忠诚于国家。《孝经》开宗明义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中华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由维系家庭伦理道德扩展演绎成维系社会的伦理规范。我们倡导树立敬畏意识,敬畏宪法、敬畏所有法律法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当然包括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在言语行动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祖国的尊严,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努力做最美中国人。
孝是小家之爱,忠是大“家”之爱;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倡导大忠大孝,追求忠孝两全。
欲使美德万代传,须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孝老爱亲,尊贤敬老,中华美德,光耀千秋。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