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永固乡是襄汾县典型的农业乡镇,下辖的16个行政村中,有10个没有集体收入,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永固乡党委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切入点,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压实责任 严格奖惩激活力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该乡党委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破解基层难题的关键,树立鲜明的干事导向,提升农村干部全力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签署“军令状”明责。与10名村支部书记签订责任书,明确破零标准和追责底线,对年底集体经济达不到1万元标准的,乡党委将严肃问责,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二是奖优罚劣促动。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了村干部的目标综合考评范围,把任务完成情况与岗位报酬绩效部分的发放挂钩,按业绩细化发放档次,多劳多得。三是表彰优秀带动。以建党95周年表彰为契机,将破零工作成效突出的东毛村、西贾村等4个党组织和个人推荐为县委表彰对象,有效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摸清“家底” 分类推进求实效
盘活农村“三资”是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步。永固乡7个村沿汾河有滩涂地,4个村紧邻企业,两个村有集体果园。去年,借助农村“三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准确澄清了各村的底数。针对各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规范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增收。集体土地承包是该乡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效益如何,与承包地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针对部分村将集体机动地一次性低价长期发包出去、坐吃山空的问题,由乡经管站牵头完善合同。在南姚村,工作组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依法采取“长包短定”的办法,以租金一年一定的方式承包集体机动地,改变了原先5年定一期租金的方式,机动地承包由原先的平均每年80元/亩,变为现在平均每年300元/亩的价格,今年全村承包出150亩机动地,共获得4.5万元承包款,比以前增收3.3万元;针对有的集体机动地没有合同的问题,由各村在经管站查清往来账目、摸清底数。西吉村400余亩集体机动地,其中有200亩就用来抵干部、教师工资和账目欠款,在乡工作组的主持下,召开两委干部会议,提出初步意见,按本村承包最低价折算欠款,结清后,土地依法采取竞标重新发包,并完善土地合同,通过以上办法,10个村集体经济一举“破零”,全乡的村集体经济增加了23.3万元,仅西吉村集体收入每年就增加了两万余元。二是分类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增收。依托集体资源引进厂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北众村充分利用集体果园,积极引进孝和林文化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模式,成立了襄汾县孝和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入社群众的生产、销售、技术支持等提供服务,通过统一生产、销售,既保证了产品品质,又提高了农民收入,每年集体收入就达到5.5万元;充分利用现有集体资产设备,通过合理经营获得集体收益。如万宁村加强了对集体提灌站的维护与管理,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合理的使用与收费制度,既改善了全村水利条件,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挖掘资源优势增收。他们注重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开发复垦村集体的“三边四荒(路边、沟边、渠边、荒坡、荒地、荒滩、荒沟)”,再进行承包、租赁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效益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永固、南姚、车回东、续村4个村共开垦300余亩滩地、荒坡、荒沟,大大增加了村集体可利用资源;南五村搬迁后,对大量旧屋或宅基地进行复垦,整理耕地100余亩,通过发包,每年收益1.5万余元。四是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增收。永固乡境内有中升、鸿达两个钢铁企业,临企的村党组织积极为企业协调关系,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了实事联办、互惠共赢。仁佑村利用集体水井,安排专人全天为鸿达钢铁提供生活用水,企业不仅每年给村集体3万元,还参与该村文化、卫生、道路、水利等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
借助外力 攥指为拳促发展
发展村集体经济,上级部门的扶持是关键。乡党委积极与涉农部门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技术、资源,帮助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乡党委、政府加大了涉农项目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安排土地整理、扶贫攻坚、农业开发等涉农项目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如在建设万宁提灌站,永固、车回东等村土地复垦上,乡党委、政府都给予了资金支持。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村级集体经济需要办证、审批的,乡有关职能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并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支持。三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乡领导干部与集体经济“破零”后进村结成对子,帮助联系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帮助协调项目、资金,强化信息、服务技术和工作指导,加强对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帮扶。深化强村与弱村之间结对帮扶活动,积极为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截至目前,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3万元,其中承包集体土地2049亩,收入28.6万元,占71%;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收入10.5万元,占26.1%;其他收入1.2万元,占2.9%。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尉振龙 侯录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