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万宁村:葡萄满枝头 甜蜜好光景

2016-08-12 10:27: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发框、登记、采摘、包装、装车、发运,7月27日,襄汾县永固乡万宁村富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前、各家葡萄园中,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随着葡萄早熟品种京亚的陆续上市,万宁村葡萄种植基地又开始了一年丰收的“收获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了各路商家和游客慕名前来采摘、提货。“每个包装箱装满是20斤,客户统一装箱、统一发货,今天已经是第5次发包装箱了,每次发600到1000个左右。销路不用愁,都是客户上门拉货。”万宁村党支部书记张富俊说道。

  想了解万宁村的葡萄“发展史”,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1998年,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万宁村百姓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看到按传统“麦茬豆、豆茬麦”种地,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白劳作、不赚钱,竹篮打水一场空。村里的几位“能人”又开始尝试种植葡萄,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管理技术等因素,一到雨季,眼看要丰收的葡萄开始大量落果、烂果,干着急就是没办法。

  为了找到一个增收致富的种植项目,万宁村没少折腾。随着永固村“饼子大军”的享誉京城,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万宁村也没例外,留守在家的多数都是老弱妇孺儿童。2012年,在外经商多年、小有成就的张富俊接过万宁村发展的“接力棒”,当选万宁村党支部书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梦想着有朝一日带领村里的乡亲们富起来、过上好日子的张富俊重新拾起了葡萄这个“宝贝”。他带领村里一帮能人远上山东、河南,近到万荣、临猗、曲沃参观学习考察,聘请专家现场把脉问诊,风风火火地“折腾”起来。

  “最开始种了一百多亩。每天都往地里跑,小心打理,每株葡萄苗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金贵。”襄汾县农委知道万宁村在发展葡萄种植,专门派专家前去指导。根据万宁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果农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又帮助他们对接市场、找销路。一时间,万宁村的葡萄成了“香饽饽”,市场供不应求。种了十几亩的柴俊杰更是凭这小小的葡萄,娶了媳妇儿,盖起了新房。其他村民看到柴俊杰等人种葡萄种出了名堂,都纷纷效仿。“勤打药、勤护理、勤浇水,种葡萄没有重活,只用心不费力。年纪大的人种上一两亩,也能增加点家庭收入。”60多岁的宋许富老两口种了两亩半葡萄,每年能增加收入近两万多元。在外打工的不少夫妻也回到家中,与老人一起种植葡萄,发家致富。

  趁热打铁,张富俊又牵头成立了富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和村民都是村里的葡萄经营户。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对全村葡萄种植户实行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及时协调解决农户生产经营中的信息、技术、资金、产销等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78户加入了这个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达700多亩。

  “2014年,我们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投资50多万元,建了一座滴灌站。设施跟上了,村民管理葡萄越发积极了。”面积扩大了,市场对接了,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就成了重中之重。在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张富俊还经常邀请县、市葡萄种植专家,给果农不定期培训种植技术。如今,尝到了甜头的万宁村村民也知道技术的重要性,只要是有农业专家到村里来,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参加培训,都怕少听、少记一句管理技术。每年,万宁村都会组织在外打工人员召开座谈会、茶话会,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小葡萄发展成富民大产业。如今,每当乡亲们说起葡萄产业,都会提起张富俊,称赞他是“村里的功臣”,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致富门路。“下一步,万宁葡萄示范基地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引进更多品种,提高葡萄品质。”张富俊说,“葡萄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能带动更多的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焦玉龙 仪舒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