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古城镇:野生楸子变身精美工艺品

2016-08-19 09:48: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资料图片

  临汾新闻网讯 楸子,主要有莱芜茶果、烟台沙果等。根系深,须根发达,比较抗旱、耐涝、耐盐,树体较小,结果较早。产自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省区野生或栽培。

  一个小吊饰,转眼间就被杨志刚用楸子壳粘了出来。漫山遍野原本用于榨油的楸子,经过杨志刚精雕细琢后,制成一个个精美的笔筒、转运球、花瓶、屏风等工艺品。

  不久前,记者在襄汾县古城镇见到杨志刚时,他正在小院里切割楸子。提起楸子,杨志刚打开了话匣子。“前些年,我在云南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件山核桃制作的工艺品,竟要2000元,我仔细看了看,山核桃与我们这里的楸子没啥两样。人家可以用山核桃挣钱,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楸子赚钱?”杨志刚感慨地说,村后的山上,漫山遍野的楸子,不管大的还是小的都被直接粉碎榨油了,实在是可惜。

  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楸子收集起来,制作一些工艺品呢?

  说做就做。从云南旅游回来后,他就和爱人一起上山捡楸子,没想到收获还不小,两天时间捡了整整5袋楸子。可是这疙疙瘩瘩的楸子该怎么下手呢?杨志刚每天下班后回到家,就先用锯锯楸子,然后试着将它们粘在一起,没想到一个精美的手工艺品还真在杨志刚手中诞生了。

  制作工艺品是个细心的活儿。杨志刚看起来是一个粗手大脚的男子汉,可是当他做起楸子工艺来,却比姑娘还要仔细。

  “刚开始用手工锯将楸子锯开,一整天也锯不了几个。”杨志刚说,他从小就爱制作小玩意,为了将楸子快速锯开,他用一台电动机加上3个锯片就改装成了个楸子专用锯,这样一次就能将一个楸子锯成了4片,去掉缺边少肉的部位,把每一个壳锯齐。小电锯的诞生,令制作工艺品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杨志刚还有一个自制的“电磨”,用这个“电磨”可以把楸子进行锉平和打磨,然后便可以将它们粘在一起,这时,加工制作才真正开始了。

  把分割好的楸子壳粘在一起还不是小事一桩呀?没想到就这么一桩小事,竟难为了杨志刚一年多的时间。502、哥俩好、乳胶等等,凡是听说过的胶都用过了,就是粘不牢,又经人介绍,通过网络在广东买到了胶。杨志刚说,有了合适的胶,干起活儿来得心应手。

  “做一个花瓶要经过洗选、切片、剔果仁、干燥、粘接、定型、抛光、上漆等二十几道工序,最少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由于胶是黄颜色的,制作出来的成品经过打磨后还是比较明显,我又弄来颜料添进胶里,没想到还不赖,黄褐色的胶和楸子壳融在了一起,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当初怀疑我的朋友渐渐地也服了。”杨志刚说,几年间他总共制作了几十套工艺品,朋友们看着漂亮,爱不释手,就你一个我一个的要走了。

  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及从失败中得到的启发,杨志刚终于研究出楸子工艺品较完善的制作方法,而且还根据制作工艺品的工序,研制并作出一套完整的制作工具。现在不单单只有杨志刚在继续着他的爱好,他的妻子、母亲都在制作楸子工艺品,特别是杨志刚的母亲,目前她制做的一套大型亭台楼阁即将“竣工”。

  杨志刚表示,他要充分利用山里丰富的楸子资源,把楸子工艺品做大做强,有条件的话更要带动当地人,让大家一起致富。

  记者 苏亚兵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